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药学领域 . 药物分析学 . 药品生产过程控制 . 药物上市后监测分析 . 药物分类分析 . 诊断试剂分析 . 血型筛查诊断试剂分析

血型诊断试剂分析

/analysis of blood grouping in-vitro diagnostics/
条目作者沈舒杨化新
条目作者沈舒

沈舒

杨化新

杨化新

最后更新 2024-12-27
浏览 166
最后更新 2024-12-27
浏览 16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应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血型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进行的质量检测与评价。

英文名称
analysis of blood grouping in-vitro diagnostics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1900年,生理学家Sturli和Decastello发现,由于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A型、B型、O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ABO血型系统研究的起源。1910年,科学家JaneJansky和Moss又发现了AB血型,后来又发现了MN、P、Rh等十余种血型。由于红细胞外的糖蛋白决定了人类的血型,故而被称为“血型物质”,它不仅存在于血液,也存在于人的唾液、汗、尿液中。ABO血型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

血型体外诊断试剂是医学或科研机构如临床输血科、血站对人体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别的一类诊断试剂。血型系统除ABO血型外,其他29种血型系统均被归为稀有血型的范畴,部分研究者将ABO 血型中某些AB亚型(如Aint、Ax、Am、Ael、B2、Bx、Bm、AxB等)也归为稀有血型

根据试剂风险性和使用目的,血型体外诊断试剂有药品和医疗器械两种监管模式。“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属于按照药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除此之外的所有血型类诊断试剂被划分到“与血型、组织配型检测相关的试剂”按照普通ⅣD第三类-Ⅲ来管理。血型产品属于高风险体外诊断试剂,在欧盟2012年颁布的法规中,将血型诊断试剂包括稀有血型,抗Fya抗体,抗Jka抗体都纳入最严监管D级,相当于中国的血源筛查的诊断试剂。

在ABO血型鉴定方法中,血型血清学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常用血凝试验进行ABO血型鉴定。①血凝试验法:是指红细胞和血清中血型抗原和抗体在液体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并可通过玻片法、试管法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检测判定。此类诊断试剂有红细胞试剂或抗体类型试剂。②微柱凝胶法:是一种改良的血凝试验,实验时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反应在微柱凝胶介质中进行。微柱凝胶具有凝胶分子筛的作用,如果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凝集块经离心后不能通过凝胶分子筛而留在凝胶介质的上层;如果红细胞与抗体没有结合,反应后没有形成凝集块,则离心后红细胞可以通过凝胶分子筛沉淀凝胶层底部,从而达到鉴定ABO血型的目的。微柱凝胶试验省略了洗涤红细胞等操作,工作程序和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自动化。使用此种方法的诊断试剂通常用于临床进行检测ABO正定型和反定性及交叉配血。③微孔板法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微孔板法联合酶标仪来完成血型鉴定,采用了CC图像分析技术和电脑数据处理进行自动分析、判读,做到血型鉴定标准化、批量化,又在同一微孔板内进行正反定型,有利于结果的核对,减少差错的发生。此类方法学的试剂也用于ABO正定型和反定型及交叉配血。④ABO血型的基因分型技术:包括PCR-SS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O(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酶探针)技术、PCR-SSC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基因芯片等。   

PCR-SSP技术针对ABO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核苷酸分别设计一系列特异性引物,直接扩增ABO等位基因片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已经成为常用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并用于:①疑难血型鉴定:ABO血型亚型的鉴定、血型抗原减弱个体的血型鉴定、抗体消失的血型鉴定、获得性B的鉴定、Cis-AB的鉴定、孟买及类孟买型的鉴定、血型嵌合体等正反定型不符时的血型鉴定。②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血型鉴定。③寻找匹配血型的供者。④亲子鉴定及法医应用等。截至2020年4月,中国仅有一家上市获得注册文号的人类红细胞ABO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方法学为PCR-SSP法。

血清学类型的血型诊断试剂含有三种成分:抗原明确的红细胞、抗体明确的血清和反应介质。根据检测靶标的不同形成三者不同的组合。检测红细胞抗原则可以用明确的抗体和/或介质组合;检测抗体则可以用明确的红细胞和/或介质组合得到。检测项目一般包括:①外观:例如反定型红细胞诊断试剂,肉眼观察是否有不合格的红色透明现象,有则提示溶血,外观不合格则不能够使用。②特异性:通过一系列的阴阳反应(凝集与否)判断标示的靶标。③灵敏度(抗体为效价项目):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度是否达到一定标准,避免诊断试剂太弱的凝集反应结果。④重复性:是判断此类诊断试剂在反复操作时是否能得到一致的结果。⑤稳定性:考核诊断试剂在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条件和时间推移情况下,性能是否能保证稳定。⑥亲和力:抗体试剂要检测该项目,以保证阳性反应发生的速度,去除引发其他凝集的因素(冷凝集素及不规则抗体)。

传统的血清学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因为受到抗体制备的限制,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可能达到同时对数十种血型系统的数百种抗原进行鉴定。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从基因分型的角度对红细胞血型进行鉴定,可达到同时对上百种抗原进行血型分析。以PCR、基因测序或生物芯片技术为基础的红细胞血型鉴定分子诊断技术的成本已有大幅度下降,且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应用,红细胞血型的单个等位基因靶标检测成本相对更低。随着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的发展,红细胞血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在稀有血型库建设等方面得到实质性进展。但是血清学免疫学方法因其简单、方便及可靠的特点,仍适用于ABO与Rh血型鉴定。因此,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结合应用是今后的输血及血型鉴定的发展趋势。

  • 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周建月,周吉成,杨海燕,等.ABO血型鉴定现状与未来.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4044.
  • 王晓娟,廖雪雁,李河民.HIV诊断试剂的发展与使用策略.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7,35(2):53-5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