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中游包括赣、鄂、湘、川、黔、滇、陕、甘、青9省556个县,流域面积1.60×106平方千米,是水土流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中国数亿人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自1989年开始,中国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建设以防护林为主的绿化工程。1989~2000年,在271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以长江干流为主线,以流域水系为单元,首先在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量大的地段开展。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86×106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19.9%提高到29.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104平方千米。2001~2010年,实施了二期工程,范围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及钱塘江流域,涉及17个省(区、市)的1033个县,规划造林任务6.88×106公顷。2013年,提出三期工程规划,包括17个省(区、市)的1026个县(市、区),建设面积2.21×106平方千米,计划通过10年时间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截至2018年6月,三期工程共营造林1.53×106公顷,保护了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并建成了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库。
通过工程实施,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已达41%,生态价值总量不断增长,林分质量持续提高,流域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采取生物措施与水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流域水土状况,大大提高了全流域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工程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