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影视学 . 影视导演 . 〔 人物〕 . 〔 日本〕

铃木清顺

/Seijun Suzuki/
条目作者刘乃康

刘乃康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80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8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23-05-24~2017-02-13)

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原名铃木清太郎。

英文名称
Seijun Suzuki
原名
铃木清太郎
国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923-05-24
去世日期
2017-02-13
出生地点
东京
去世地点
东京
代表作品
《流浪者之歌》

生于东京,卒于东京。1943年,被日本帝国陆军招募,曾在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地服役。后考上镰仓学院电影系。1948年考入松竹公司,学习期间同时担任松竹公司副导演。6年后转入日活公司,主要制作日本黑帮B级片。1956年首次导演《胜利在手》。1958年拍摄《暗黑街美女》,始用铃木清顺的名字拍摄影片。1963年拍摄电影《关东浪子》。后相继拍摄了《野兽之青春》(1963)、《肉体之门》(1964)、《刺青一代》(1965)、《东京流浪汉》(1966)、《河内的卡门》(1966)、《暴力挽歌》(1966)、《杀手烙印》(1967)等黑帮片和情色B级片。1967年,他因多部影片票房不佳被日活公司解雇。在ATG映画的支持下,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1980年,导演影片《流浪者之歌》,获第31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第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等。后导演《阳炎座》(1981)、《大哭的卡波尼》(1985)、《鲁邦三世:巴比伦的黄金传说》(1985)、《梦二》(1991)、《手枪的歌剧》(2001)、《狸御殿》(2005)等影片。

铃木清顺是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从《流浪者之歌》《阳炎座》和《梦二》组成的“大正三部曲”开始,铃木清顺的电影更加不注重叙事,而着力于音乐、色彩、布景、镜头运动等形式上的抒情写意。浓郁鲜明的色彩、戏剧舞台般的布景、华丽而非现实的氛围营造、强烈的抒情意象、对性和暴力赤裸裸的描绘,使他虽未曾获得票房成功,但却凭借对电影形式的不断创新,始终有自己的追随者。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