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186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上层社会做了广泛的描绘。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作者所认为的“正面的、美好的人”,是作者宗教理想的体现。他从小患癫痫病,家道中落,从外国治病回到圣彼得堡,暂住在远亲叶潘金将军的家里。他善良、单纯,对不幸的人满怀同情,信任并尊重别人,对社会的不平表示不满,主张“普遍的爱”,主张宽容、克制,但他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无力帮助任何人,不能为他人造福。罗戈京是梅什金回国途中遇见的一个富商的儿子,他腰缠万贯却弃绝商事,一心追恋着娜斯塔西娅。娜斯塔西娅虽出身贵族,但父母早亡,由贵族地主托斯基收养,长大后成为托斯基的外室,被霸占多年。后来托斯基想摆脱她,同叶潘金将军的女儿结婚,于是答应出75000卢布,让贪财的万尼亚娶娜斯塔西娅。娜斯塔西娅得知后非常气愤。在她的生日晚会上,客人们都到齐了,罗戈京带来10万卢布放在桌上。娜斯塔西娅对客人们说,这是罗戈京买她出的价钱。接着她把10万卢布扔进火里,让万尼亚伸手到火里去取,取出便是他的。火烧10万卢布是小说情节的最高潮,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托斯基、万尼亚之流虚伪、贪婪、可憎的面目,通过娜斯塔西娅的悲惨命运,无情地批判、鞭挞和控诉了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整个腐朽的制度。
梅什金是作者着意刻画的理想主人公,是用以对抗当时的革命民主主义理想的。作者把他写成像基督那样虔诚的人。梅什金也爱着娜斯塔西娅,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过是出于同情罢了。他实际上是徒劳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白痴,表明作者企图用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双重性格和象征色彩十分明显,人物常常有一种不自觉、下意识的行为,处于近乎迷狂的精神状态。这种非理性和神秘性往往被后来的一些文学流派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