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于1838~1840年。小说由两个中篇(《贝拉》《梅丽郡主》)和三个短篇(《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塔曼》《宿命论者》)组成。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年轻军官毕巧林贯穿起来,从不同侧面塑造出毕巧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当代英雄。他有一种让人看后难以忘记的怪异的目光,它像一面向外的窗子反映出他怪异的心灵与个性。他的目光像玻璃一样:明亮,却无神;他的心灵有才气,却缺乏热情,甚至缺乏活下去的热情。他不惜一切地追求女人的爱(如对贝拉),一旦到手后,又心灰意冷,给别人留下无限的痛苦,自己内心也苦不堪言。他并不是一个坏人,聪明、有智慧,怜悯走私者,勇于斗歹徒;对于自己给人造成的痛苦,他感到愧悔。但他是一个心灵残疾者,被上流社会的享乐腐蚀了心灵,不会真心地关爱别人。他知道自己是别人不幸的祸根,而且自己的不幸也不亚于别人。他是一个“多余的人”,但与他的先驱奥涅金相比,又有不甘沉沦和自责求索的一面。
V.G.别林斯基称赞《当代英雄》是“高耸在当代文学沙漠上”的“茕独的金字塔”。A.P.契诃夫则盛赞它的语言优美,要人们以它为范本“学习写作”。20世纪50年代苏联曾将其改编为电影公映,中文译名为《梅丽小姐》。《当代英雄》中译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面世,1949年后又陆续出版了几个新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