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
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对生物样品(各种体液和组织)进行预处理,将目标成分与干扰物质进行分离富集的技术。
- 英文名称
- analysis of biological 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iques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色谱柱不被玷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操作时,将水溶性有机溶剂与血浆或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样品。
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
当酸碱度(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
当pH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铜-钨酸钠、硫酸锌-氢氧化钠等。
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酶解法的优点是:可避免某些药物在酸及高温下降解,对与蛋白质结合牢的药物(如保泰松、苯妥英钠),可显著改善回收率;可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酶解液而无乳化现象生成,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时,无须再进行过多的净化操作。酶解法的主要问题是不适于用在碱性下易水解的药物。
尿液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一些含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的药物,可与内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醛酸苷缀合物;还有一些含酚羟基、芳胺及醇类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硫酸形成硫酸酯缀合物。由于缀合物较原型药物具有较大的极性,不易被有机溶剂提取。为了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无论是直接测定或萃取分离之前,都需要将缀合物中的药物释出。有些药物仅需较温和条件即可使药物游离,有些则需较剧烈的方法,常用酸水解或酶水解的方法。对于遇酸及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可以用酶水解法。常用葡萄糖醛酸苷酶或硫酸酯酶或葡萄糖醛酸苷硫酸酯酶的混合酶。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样品的分析通常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浓集)和对最终提取物的仪器分析。前处理是为了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术的检测范围之内;分析的专属性也有部分取决于仪器分析这一步骤,但主要仍是样品的前处理。
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是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
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相中的溶解度,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质,从大量的样品中提取药物经浓集后作为分析用样品。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相与水相(体液样品)容积比为1∶1或2∶1。
液-固提取法是在纯化生物样品时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规模缩小的柱色谱法。这种方法是应用液相色谱法原理处理样品。将具有吸附、分配及离子交换性质的、表面积大的担体作为萃取剂填入小柱,以溶剂淋洗后,将生物样品通过,使其药物或杂质保留在担体上,用适当溶剂洗去杂质,再用适当溶剂将药物洗脱下来。
与LLE相比较,LES具有如下优点:LES较少引入杂质;消除了LLE的主要缺陷——乳化现象;提取效率高;可用少量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如50~100ul的血浆样品);柱为可弃型,废弃物易从实验室移走;最后洗脱中多采用以水为主的溶剂系统,大大增加了安全性;最大的优点为处理样品速度快,并在室温下操作,尤其适用于处理易挥发及对热不稳定药品。
扩展阅读
- 杭太俊.药物分析.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