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中国地理 . 中国综合地理 . 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 . [地理专论] . 中国黄土 . 午城黄土

午城黄土

/loess of Wucheng/
条目作者杨勤业

杨勤业

最后更新 2023-03-18
浏览 192
最后更新 2023-03-18
浏览 19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第四纪黄土的分期名称。因标准地点位于山西省隰县午城镇而得名。

英文名称
loess of Wucheng
所属学科
中国地理

午城黄土是早更新世(大约形成于距今100万年)的一种黄土沉积层,在黄土沉积序列中位于午城黄土之下,属于黄土沉积序列中S15-L33段地层。标准地点位于山西省隰县午城镇的昕水河支流柳树沟内砾石层之上,未见其直接和三趾马红土层接触。岩石颜色较红,结构致密而坚实,呈块状,大孔隙少,成分以粉砂为主,黏土含量高。夹有数层红棕色、褐色埋藏古土壤,钙质结核成层分布,多呈放射状空洞。

由于洛川剖面早更新世午城黄土中的古土壤比较致密,刘东生等最初未对午城黄土做详细的地层划分,仅大致将其划分为6套地层组合。随着后来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盆地陆续发现的一系列可以更进一步细分的午城黄土,发现了洛川剖面午城黄土早期地层划分方面的缺陷。孙继敏等后来划分出18层古土壤和18层黄土。在午城黄土中,未见清楚层理,所含砂与砾石的数量也较少,推测形成时,无较强流水活动。暂时性流水作用,使黄土堆积初期山坡上的基岩受到冲刷,风化物混于黄土之中,故于其底部黄土中,偶夹有小石粒。较薄的古土壤夹较薄的黄土层的特征,指示午城黄土气候变化周期较离石黄土快。午城黄土中发现有松、禾本科等花粉,说明当时植被具有森林草原性质,森林习性的哺乳类动物也较多。自下而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蒿属、藜属和禾本科等花粉数量增多,说明当时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在午城黄土中可见中国长鼻三趾马化石。长鼻三趾马化石仅见于泥河湾层中,故将午城黄土的时代定在早更新世,大约形成于距今100万年。

  • 刘东生,等.中国的黄土堆积.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 孙继敏,刘东生.洛川黄土地层的再划分及其L9、L15古环境意义的新解释.第四纪研究,2002,22(5):406-4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