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落叶阔叶灌丛在中国植被分类上属于植被亚型。在中国从东北山地到华北平原、山地,从沿海到内陆的温带、暖温带都有分布,在亚热带山地也有出现。其所处的生境条件比较差,或是受人为干扰严重。群落下的土壤,在山地和丘陵多为暗棕壤、棕壤和褐土,在平原为轻盐碱土等。世界范围内这一类型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
温性落叶阔叶灌丛
由中温性、冬季落叶的灌木为建群种的灌丛。
- 英文名称
- temperate broadleaf deciduous scrub
- 所属学科
- 生态学
组成温性落叶阔叶灌丛的植物种类,主要是温带广泛分布的豆科、蔷薇科、木樨科、桦木科、漆树科、柽柳科、杨柳科等的落叶种类,以及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的草本植物。建群植物主要是柳属(Salix)、胡枝子属(Lespedeza)、绣线菊属(Spiraea)、黄栌属(Cotinus)、荆条属(Vitex)、蔷薇属(Rosa)、鹅耳枥属(Carpinus)、李属(Prunus)、枣属(Ziziphus)、丁香属(Syringa)、锦鸡儿属(Caragana)、盐肤木属(Rhus)、山矾属(Symplocos)、栒子属(Cotoneaster)、柽柳属(Tamarix)等。其大多为中生、旱中生的种类,也有少量盐生种类,如柽柳属的种类,它们形成了山地、平原落叶阔叶灌丛和平原、海滩的盐生灌丛等。
按照地理分布和生境的差异可以将温性落叶阔叶灌丛划分为5个群系组,包括山地旱生落叶阔叶灌丛、山地中生落叶阔叶灌丛、河谷落叶阔叶灌丛、沙地落叶阔叶灌丛及半灌丛、盐生灌丛。温性落叶阔叶灌丛分为原生性和次生性两种,原生性灌丛多分布在干燥、贫瘠、寒冷、盐渍、沙地等森林难以生长之处,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一般较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强。次生性灌丛是在森林破坏后形成的,分布很广泛。由于土壤贫瘠、干旱,短期内难以恢复为森林植被,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次生群落类型。这种灌丛在长期保护并结合人工促进的条件下,也可以逐渐演替为森林群落。
代表性的群落类型有:旱生性的灌丛,分布于新疆、西藏、黄土高原等地,如锦鸡儿属种类形成的灌丛;中生性的落叶灌丛,类型多、分布广,在各山地都有分布,如蔷薇灌丛、绣线菊灌丛(图1)、胡枝子灌丛(图2)、荆条灌丛(图3)、黄栌灌丛(图4)等;河谷落叶灌丛,多分在河谷河滩地,如沙棘灌丛;沙地灌丛,如黄柳灌丛;盐生灌丛,分布在平原、河口三角洲的盐碱土上,如柽柳灌丛(图5、图6)、沙棘灌丛等。
温性落叶阔叶灌丛群落结构较简单,一般可划分为灌木和草本两个层次。高度多数为1~2米,少数可高达3米,盖度一般大于50%。
温性落叶阔叶灌丛在水土保持、二氧化碳固定、固沙护坡、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同时作为植被演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类型,在植被生态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对于温性落叶阔叶灌丛的保护和利用,可突出以下重点:①加强对灌丛资源的本底资源及其分布现状的调查,以及灌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②制定合理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方案。③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抚育结合的方式,促进次生落叶灌丛向落叶阔叶林或温性针叶林的正向演替。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宋永昌.植被生态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张新时.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