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大面积人工林的营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的,尤其是1990年以来,人工林面积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人工造林方式可分为直播(种籽)造林、植苗造林、分木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6198,"Name":"中国地理"},{"ID":76199,"Name":"中国综合地理"},{"ID":234680,"Name":"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ID":234681,"Name":"中国自然资源"},{"ID":234713,"Name":"中国森林资源"},{"ID":234715,"Name":"中国人工林资源"}]
. 理学 . 中国地理 . 中国综合地理 . 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 . 中国自然资源 . 中国森林资源 . 中国人工林资源中国人工林资源
/planted forest resources of China/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5次
中国境内以人工方式形成的森林。
- 英文名称
- planted forest resources of China
- 所属学科
- 中国地理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人工林面积79.54万平方千米,占有林地面积的36.45%;人工林蓄积338759.96万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19.86%。人工林面积按林种分,防护林占30.75%,特用林占2.55%,用材林占41.05%,薪炭林占0.23%,经济林占25.42%。人工乔木林按龄组分,中幼龄林面积占70.42%,蓄积占50.18%;近熟林面积占14.15%,蓄积占21.33%;成过熟林面积占15.43%,蓄积占28.49%。
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林分空间结构和造林技术以及抚育措施都是由经营者按经营目的决定的。因此,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有如下特点:①按经营目的选择造林树种,更符合社会及经济需要。②一般为同龄林,林相整齐。③森林树种组成较少,层次结构比较单纯,因此森林稳定性差。④个体的水平分布均匀,布局较合理。⑤森林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小,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比较突出,易引发严重病虫害、地力衰退等问题。⑥生产周期较短,比较速生丰产。为此,人工林的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抗性育种、混交间作、施肥改土及必要的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等加以改良,建立一个具有结构比较复杂、良性循环的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中国经营人工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林培育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如某些南方山区的油茶、陕南的核桃、贵州的杜仲、广西的八角等。实行重点天然保护工程后,经济林得到了大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现代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林建设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可起到调节区域气候、改良土壤以及提高土地生产力等作用。
扩展阅读
- 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 陈幸良,巨茜,林昆仑.中国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世界林业研究,2014,06: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