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内科学 . 〔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 腺垂体疾病 . 垂体坏死

垂体坏死

/pituitary necrosis/
最后更新 2024-11-13
浏览 122
最后更新 2024-11-13
浏览 12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由垂体肿瘤(如垂体瘤)、垂体缺血(如希恩综合征[注])、血栓形成与高凝状态(如妊娠糖尿病产前垂体坏死/败血症与休克)、垂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垂体机械性损伤(颅内高压),以及脊髓麻醉等原因引起的垂体细胞非生理性死亡的现象。

英文名称
pituitary necrosis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通常是血管病变所致。血管病变造成的垂体坏死分为产后垂体坏死和非产后垂体坏死两种。前者为女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未明。临床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分娩大出血(希恩综合征、缺血性坏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垂体最常成为其损伤组织而导致坏死)。非产后垂体坏死,包括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性血管炎等。多数患者呈慢性过程,数年后发生垂体功能减退。少数则急性起病,垂体体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头痛剧烈,伴有视野障碍、眼肌麻痹、恶心呕吐和神志改变,与垂体卒中的表现相同。

  • 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