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药学领域 .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鉴定〕 . 治疗用生物制品检定

类毒素疫苗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of toxoid vaccine/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99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9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采用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学、化学等检测技术对类毒素疫苗中间品及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价,以保证产品安全有效。包括对类毒素疫苗的成分组成、纯度、效力和疫苗的理化性质与防腐剂、佐剂、相关杂质含量的检验检测,以及对该类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建立等。

英文名称
quality control of toxoid vaccine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类毒素疫苗是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后产生细菌外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预防该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发生。该类疫苗主要包括白喉、破伤风、肉毒、气性坏疽、葡萄球菌和霍乱等类毒素,其中使用广泛的是白喉类毒素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类毒素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疾病流行的疫苗,其质量控制按照生产阶段分为原液、半成品、成品三部分。检验内容主要包括鉴别试验、物理和化学检查、抗原含量测定、纯度测定、有效性检查、安全性检查等,以保证制品在安全、纯度和效力方面的质量。

以使用广泛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①原液检定。主要包括pH、絮状单位(Lf)测定、纯度、无菌检查、特异性毒性检查、毒性逆转试验。②半成品检定。主要包括无菌检查。③成品检定。按照检验类别分为鉴别试验、物理检查(包括外观、装量、渗透压摩尔浓度)、化学检查(包括pH、氢氧化铝含量、硫柳汞含量、游离甲醛含量)、效价测定、无菌检查、特异性毒性检查、毒性逆转试验等。其中,类毒素鉴别试验可采用免疫电泳法、絮状反应、动物法等特异性的鉴别疫苗成分;物理检查和化学检查属于常规疫苗的检测项目,与一般疫苗的检测方法差别不大。类毒素抗原含量是根据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与相应抗毒素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发生抗原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絮状凝集反应来进行絮状单位测定,并采用类毒素絮状单位含量与总蛋白量的比值计算疫苗纯度。

类毒素有效性即效价测定,通常采用动物试验方法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其效价测定需采用适宜的实验动物,经疫苗免疫后,测定所产生的抗体在动物体内或体外中和毒素的能力。白喉类毒素效价可采用小鼠免疫-Vero细胞检测抗体或豚鼠免疫-毒素攻击等方法来测定。破伤风类毒素可采用小鼠或豚鼠免疫-毒素攻毒等方法来测定。动物试验中应坚持动物保护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动物的使用。

因类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毒性逆转的可能,除一般安全性检查无菌检查外,类毒素疫苗的特征安全性检查项目包括特异性毒性检查和毒性逆转试验。其方法通常采用对毒素敏感的豚鼠或家兔作为动物模型,皮下注射来检测类毒素脱毒是否完全及类毒素的稳定性。类毒素杂质残余量检查主要包括脱毒剂甲醛残余量测定,采用常规检定方法进行检测。

类毒素也常作为多糖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除不单独进行效力试验外,其质量控制与类毒素疫苗基本一致。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 王军志.疫苗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赵铠,章以浩,李河民,等.医学生物制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 王佑春,张志军.生物制品检验技术操作规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
  • PLOTKIN S A, ORENSTEIN W A, OFFIT P A, et al.Vaccines (7th edition).Amsterdam:Elsevier,201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