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 . 物流管理 .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

/warehouse management/
条目作者张斌

张斌

最后更新 2024-08-02
浏览 222
最后更新 2024-08-02
浏览 22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仓储机构为确保货物的安全储存、准确取货和高效配送,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文名称
warehouse management
所属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仓储管理是为适应社会产品出现剩余和产品流通的需要而形成的,对克服产品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和空间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仓储管理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简单仓储管理阶段。在仓库出现的初期,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库存物品的数量和品种都很少,仓库结构和设备较为简单,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由人工负责产品出入库的计量及保管好库存物资使之不受损失。②复杂仓储管理阶段。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之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需要储存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对储存条件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同时,仓库也不再仅仅是单纯进行储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而是增加了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等职能,仓储管理的增值服务功能开始得到关注。在这一时期,仓储的机械化水平也逐渐提升,仓库建筑结构、仓储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使得仓储活动向复杂化方向发展。③现代化仓储管理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仓储活动中,计算机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化作业设备已逐渐成为仓储管理的必备基础。使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全局、利用自动分拣系统进行商品分类整理、运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仓库作业等均已成为现实,现代化仓储对仓储人员专业化、仓储管理科学化、仓储手段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资的运输、装卸、储存、管理、控制主要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在库存数量和库存品种都较少的简单仓储阶段,人工仓储更具经济优势。随着辅助机械的不断出现,装卸搬运、物料存取等工作可以更多地通过机械来完成,如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升降机、货架托盘、可移动货架、限拉开关、机械监视器等机械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的运用,给装卸搬运和物料存取工作带来了变革。机械化既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又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动导引车、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相继研制并被广泛用于运输、存储等仓储作业,开始为自动化仓储系统服务。20世纪70年代,旋转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等设备不断被运用到仓储管理中,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仓储领域。这些系统和设备被分散运用于仓储系统,实现了仓储系统的局部自动化,这一阶段被称为“自动化孤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仓储控制和管理的实时、协调及一体化要求不断被满足,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化孤岛”被“集成化系统”所代替。在集成化系统中,计算机、数据采集点、机械设备控制器之间可以及时传递和汇总信息,方便相关人员随时掌握准确的订货信息、库存信息、到货信息等,并基于这些信息做出相关决策。集成化系统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了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随着仓库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一些智能化仓库管理技术,如RFID识别技术、检测技术、监控技术等在仓储管理中得以应用,并实现了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以自动化立体仓储为代表的智能化仓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仓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种用于存放货物的多层高架仓库系统,由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机、托盘、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外围设备构成,能按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储作业,并能对库存货位进行自动管理。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化仓储技术的发展,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使智能化仓储水平进一步提升,机器视觉、仓储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会逐步完善并推广。在仓储信息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开始被运用于构建仓储数据库,智能调度商品存储,最大化提升仓储效率。

仓储管理包括资源获取、经营决策、仓储作业、流程控制、增值服务、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及相关操作,涉及入库管理、出库管理、仓储作业管理、自动拣货系统和仓库的建设,如成品仓库、原材料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数字化仓库等。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涉及应用技术科学。

对仓储管理的研究,不仅要利用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要充分利用系统论、控制论、机械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最新成就。仓储管理已从传统意义上对物资存储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已经形成了围绕货物的以存储空间、设施设备、人员以及管理系统组成的仓储系统,仓储功能延伸到了储存、分拣、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仓储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仓库的选址与建设;②仓储机械的选择与配置;③仓储作业组织与管理;④仓储管理技术的应用;⑤仓储的人员与流程管理;⑥仓储综合成本控制。

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和物品损耗等方面。首先,传统仓储管理通常以人工操作为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耗时耗力。其次,由于信息采集和传递方式不完善,仓库中物品的流动信息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导致管理者难以准确了解库存情况,常常会出现滞销或缺货等问题。此外,物品在仓库中的搬运、堆放等操作也容易引起物品损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物联网技术,仓库中的物品可以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实时追踪和监测,提高物品的管理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管理者可以精确预测库存需求,优化仓库布局和物资配置。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并进行智能决策,提升仓储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总之,未来仓储管理将依靠技术创新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透明度和减少物品损耗,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