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邻安哥拉、赞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共和国,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千米。面积82.43万平方千米。人口253万(2019)。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首都温得和克。
非洲西南部国家。全称纳米比亚共和国。原称西南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1500米,内陆高原广阔,属南非高原的西部,由前寒武纪结晶岩构成。中部地势最高,为海拔1500~2400米的中央高地,并向四周降低。东部为海拔1000米以下卡拉哈迪盆地,分布有卡拉哈迪沙漠。北部的奥万博兰海拔600~900米,是高原最低平处。南部受自北向南流的间歇河切割形成一些深谷。西部沿海地区较陡峭,呈阶梯状低降至500米以下,有东西宽80~130千米的纳米布沙漠,其上多高30~40米的沙丘,有蚀余高地和尖顶山,其中布兰德山海拔2606米,为全境最高峰。大部属热带和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因内陆地势较高,沿海又有本格拉寒流流经,故不太炎热。年平均气温18~22℃。1月平均气温,沿海18~20℃,内陆25~28℃;7月平均气温,南部12℃,北部16℃。干旱为气候的主要特征,纳米布沙漠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由西南向东北,年降水量从不足10毫米渐增至500毫米。植被相应从荒漠、半荒漠过渡到干草原和稀树灌丛草原。境内河网稀疏。主要河流有界河奥兰治河、库内内河和奥卡万戈河。北部和东北部多盐沼,以北部的埃托沙盐沼最大。矿产资源丰富,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金刚石、铀、铜、铅、锌、金等。其中金刚石产量居非洲第五位,且以首饰金刚石为主。铀储量约12万吨,居非洲第三,仅次于南非和尼日尔。铅储量约100万吨,为非洲第一大产铅国。非洲沿海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肉质植物和百岁叶等稀有植物。
世界人口最稀疏地区之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07人。2/3人口分布在北部奥万博兰和中央高地。27%为城市人口。主要城市除首都温得和克外,还有鲸湾港、奥沙卡蒂、翁丹瓜等。88%为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有多个部族,奥万博族是最大的部族,占总人口的50%,其他主要部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须曼(萨恩)等。90%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坎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
公元12世纪后,科伊人、达马拉人、奥万博和赫雷罗人陆续从非洲中部迁入。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侵入。1884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1890年占领全境,沦为德属西南非洲。1915年7月,南非占领了西南非洲。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1949年被南非吞并。1960年4月,以S.努乔马为首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SWAPO)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968年,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意愿,联合国大会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435号决议,终止南非的委任统治并支持纳实现独立。1989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制宪议会和总统选举,人组获胜,努乔马当选总统。1990年3月21日宣告独立,成立纳米比亚共和国。努乔马就任总统。
独立后政府奉行民族团结与和解政策,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现行宪法于1990年2月制定,后经数次修订。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议会由国民议会(下院)和全国委员会(上院)组成。国民议会每届任期5年。国民议会拥有立法权,全国委员会拥有审议和驳回国民议会方案的权利。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由总统商内阁和司法咨询委员会后任命,区和地方法院法官由司法部长任命。主要政党有: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执政党)、大众民主运动、民主与进步大会、无地人民运动和独立爱国者变革党。独立后,政府在整编前纳米比亚解放军和前西南非洲地方军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统一的国防军,总兵力1.9万人,其中陆军1.67万人,空军1100人,海军1200人,另有警察部队1.4万人。
非洲经济形势较好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284美元。货币纳米比亚元(简称纳元)。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私人资本、外资和国有资本为国民经济主体。经济以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主,旅游业发展迅速。制造业欠发达。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90%以上为小规模私人企业;工业品市场80%仍由南非控制。采矿业为主要创汇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有西南非洲第一大铀矿,2018年纳米比亚铀产量3571吨。纳米比亚是重要钻石供应国,钻石销售市场扩大,除美国外,还销往中东和日本等地。
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粮产不能自给。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粱、小米等。畜牧业较发达,是世界最大的紫羔羊(卡拉库尔羊)产地。畜牧业以牛、羊饲养为主,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76%,活牛和牛肉、羊肉及乳产品大部分出口南非和西欧。紫羔羊皮驰名世界。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环境不断改善,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产鳕鱼、沙丁鱼、荚鱼、龙虾和蟹,还有海豹、贝藻等,其中90%供出口,出口值仅次于金刚石。
旅游业较发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被吸收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近年来,赴纳米比亚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6年共有14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
交通运输基础较好。公路总长约6.4万千米,其中沥青路5000千米。铁路总长2600千米。联结国内矿山、城镇,并接南非。有鲸湾港(沃尔维斯湾港)和吕德里茨两个海港。鲸湾港是纳米比亚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区最大商港和渔港,年吞吐量200万吨。纳米比亚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和地区航线通往法兰克福、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卢萨卡、哈拉雷、罗安达等城市,国内航线通往各主要城市及一些偏远城市。
对外贸易为财政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20年出口总额31.64亿美元,进口总额40.72亿美元,逆差9.08亿美元。主要出口矿产品、渔产品、畜牧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其中钻石出口占出口收入总额的33%。经济对进口依赖性强,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需要进口。接近90%的进口商品来自南非。主要出口市场为南非、英国、美国等。
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规定6年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全国拥有近1500所中小学校和特种学校。纳米比亚大学是唯一的综合性大学(1993),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全国成人文盲率60。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3.6%,高中入学率为49.5%,高等教育普及率为24%。全国识字率从独立时不到75%上升至目前的90%。还分别与南非、德国、中国等签署了联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辍学率和不及格率过高、教室严重缺乏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等挑战。
新闻机构和组织有纳米比亚广播公司、纳米比亚通讯社等192家。报刊有《纳米比亚人报》《共和者报》《新时代报》《温得和克广告者报》等十余种。纳米比亚广播公司(1979)下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名胜古迹不乏其迷人特色。温得和克是全国最大旅游中心,有日耳曼风格的城堡,尖顶圆拱的基督教堂,加上西方式的庭院、别墅,尽显欧洲城市风情。鲸湾港是个独特的海滨旅游城市,背靠沙漠,面临鲸湾,集现代海港城市与沙漠风光、海滨风光于一身,世间少见。还有巨大的盐场、火烈鸟遍布的堰湖和海豹岛。纳米布沙漠沿大西洋岸延伸,长1300多千米,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海岸沙漠,开发沙滩海滨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以南段和北段旅游景点最集中,尤以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还有沙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其中埃托沙禁猎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也以埃托沙盐沼著称。
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已批准加入非盟。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注重周边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20世纪末以来外交活跃,1999~2000年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纳外长当选为第54届联大主席;2000年,努乔马总统当选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主席。已与15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南非在鲸湾港和附近几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上有争议。1990年3月22日与中国建交,2018年3月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西欧、北欧国家经贸联系密切。美国是主要援助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