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套管技术于1993年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并进行了早期的实体膨胀管实验。1999年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膨胀管的商业应用。苏联也进行了实体膨胀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膨胀套管使用享有专利的合金制成,主要用于封隔漏失地层、出水地层,用作尾管悬挂器等。中国于2000年引入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概念,于2002年完成了概念性试验,后期成功地进行了套管修复试验,但膨胀套管技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膨胀套管技术
在钻井或修井施工过程中,将套管柱下入井底,用膨胀锥头以液力或机械力的方法使管材永久形变,从而达到增大套管直接的目的,以实现节省井眼尺寸,封堵复杂地层的技术。
- 英文名称
- expandable casing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膨胀管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管柱在井下径向膨胀以后,其外壁可以紧贴上层管柱内壁,节省了两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相当于节省了井眼直径。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真正的单一直径的井筒,单一直径井筒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对钻井设备尺寸的经常改变,同时大幅度地降低整个钻探钻井的施工成本。膨胀套管技术被称为21世纪钻井和完井方面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是石油工业领域发展十分快速的技术之一。
依据膨胀套管结构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波纹膨胀管、实体膨胀管和割缝膨胀管技术。①波纹膨胀管是管通过冷压方式处理使其管端截面形状呈梅花状,减小管的包络外径,可以通过上层套管内径,再通过液压作用推动膨胀锥头下行,在膨胀锥头的作用下,使截面梅花状管完全膨胀成圆管。②实体膨胀管是小于上层套管内径的特殊管,在井下通过液压或机械方式推动膨胀锥头,使小内径的管膨胀为较大直径管。③割缝膨胀管是小于上层套管内径的割缝管(等间距轴向割缝),在井下通过液压或机械方式推动膨胀锥头,使小内径的割缝管膨胀为较大直径管,较实体膨胀管所需膨胀力小很多,主要用于钻孔护壁。
膨胀套管技术可广泛用于钻井、完井、采油、修井等作业中,同时也可以用于地质钻探、水井钻探等的钻孔护壁。①钻井作业。优化井身结构:在套管程序设计上应用膨胀管技术,可减少套管层次,从而提高机械钻速和降低钻井成本。封隔缩径、坍塌、井漏或高压层:对于在钻井设计中没有预料到的井眼缩径、井壁坍塌、漏失或高压地层,应用膨胀套管技术在套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封隔复杂层段,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有利条件。膨胀尾管悬挂系统:比常规尾管悬挂器和尾管上封隔器结构更简单、更经济,同时避免了环形空间可能发生的漏失,而且增加了悬挂器和尾管的可用内径。②套管修补作业。修复补贴:膨胀套管技术适用于套管腐蚀穿孔、破裂裂纹和裂缝、螺纹漏失等修复;同时与爆炸整形、磨铣打通等工艺相结合,可解决套管错断、坍塌、长井段弯曲等套管变形修复。调整补贴:有时为了充分挖掘不同油气层间潜力需要分层开采,可利用膨胀套管补贴技术可实现此目的。封堵高含水层段:利用膨胀套管补贴技术可对油井的高含水油层实施补贴,减少高含水井段的干扰。
扩展阅读
- 张建兵,施太和,练章华.钻井工程新工艺——实体膨胀管技术.石油机械,2002,30(增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