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环境科学 . 土壤环境保护 . 污染场地修复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 土壤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electrokinetics remediation/
条目作者杨兵薛南冬
条目作者杨兵

杨兵

薛南冬

薛南冬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50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5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电渗、电迁移和电泳等)驱动污染物富集到电极区,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的过程。

英文名称
electrokinetics remediation
所属学科
环境科学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染土壤区域插入电极,施加直流电形成电场,土壤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富集在电极区域,再通过电镀、沉淀/共沉淀、抽出、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去除。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机理包括:①电渗析。土壤孔隙表面带有负电荷,与孔隙水中的离子形成双电层,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土壤中的孔隙水从阳极向阴极方向流动。随孔隙水迁移的污染物质富集在阴极附近,可以被抽出进行处理。②电迁移。带电离子或配位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电性相反的电极迁移(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的过程。③电泳。土壤中带电胶体粒子,包括细小土壤颗粒、腐殖质及微生物细胞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迁移。从而可以除去这些胶体粒子和吸附在这些颗粒上的污染物质。

电动力学修复过程中阳极多选用高品质的石墨电极,阴极用普通的金属电极。阳极产生的H+,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迁移,容易形成酸性迁移带。酸性迁移带的形成促使重金属离子从土壤表面解吸及溶解和迁移。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原位及异位修复皆可,处理饱和、不饱和土壤皆可)、接触有害物质少、可控性强、处理快速且比较彻底(重金属去除效率一般都可以达到90%以上)、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只处理阴阳两极之间的污染物,不会对环境产生其他影响)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小范围的黏质的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可溶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不溶性有机污染物,需要化学增溶,易产生二次污染。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