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品种可依生育期、生态类型、秋眠性(fall dormancy)分为不同的类型,依生育期可划分为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4个类型。在中国甘肃河西地区条件下,从春季萌发到种子成熟,早熟品种第一年生活期需要114天,中熟品种115~130天,中晚熟品种130~140天,晚熟品种140天以上。晚熟品种(例如新疆大叶苜蓿)植株高大,根颈分枝多,株型丛生直立,茎粗壮,下部分枝少,主茎出现花序在第十四个叶腋以后,花序长而小花数多,小叶片较宽长,长度有时可达4.5厘米。
红三叶晚熟品种生长缓慢,生存力较强,耐寒性较强。为单刈割型,每季仅能刈割1次。生长期需较长的日照,以促进花原体的形成。与早熟品种比较,植株高大、株丛茂密、叶量大、分枝多、根系强壮、入土深、较耐寒,但牧草质地较为粗糙、品质较差;而早熟品系再生能力强,较耐高温和干旱。
晚熟型多年生黑麦草拔节缓慢,但分蘖力很强,适于建植放牧草场。
玉米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20~150天以上,需积温为2500~2800℃·日以上。晚熟品种植株高大、叶子较多、果穗粗长、籽粒较大。一般株高在260~350厘米,叶片数为22~25片。由于生育期长,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较高,适于春播、套种或移栽。
草类植物生育期的长短除受遗传因素的制约外,还与所处具体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照、温度、纬度及海拔等条件密切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也可能不完全一致,需要在引种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