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世界地理 . 欧洲 . 东欧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

/Estonia/
最后更新 2023-07-27
浏览 435
最后更新 2023-07-27
浏览 43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欧洲东北部国家。全称爱沙尼亚共和国。

英文名称
Estonia
全称
爱沙尼亚共和国
所属大洲
欧洲
国土面积
45339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133万(2022)
首都
塔林
政治体制
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语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濒芬兰湾,西临里加湾,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为邻。包括萨雷马岛、希乌马岛、穆胡岛等数以百计岛屿。面积45339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839平方千米,陆域面积4238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794千米。人口133万(2022),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全国分为15个省: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萨列省、里亚内-维鲁省、依达-维鲁省、雅尔瓦省、维良地省、耶盖瓦省、塔尔图省、维鲁省、瓦尔加省、贝尔瓦省、帕尔努省和里亚内省。首都塔林

爱沙尼亚地图爱沙尼亚地图

境内地势低平,间有低矮的丘陵。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2℃,夏季平均气温17.7℃;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冬季寒冷多雪。多河流和湖泊,楚德湖-普斯科夫湖为与俄罗斯的界湖,还有沃尔茨湖等。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磷矿、泥炭等。森林覆盖率54%,以针叶林为主。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爱沙尼亚地形图爱沙尼亚地形图

居民中爱沙尼亚族占65%,俄罗斯族占29%,其余为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芬兰族等。人均寿命77岁。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大,外来移民大增,人口增长较快。独立后因低出生率和俄罗斯族外迁,导致人口负增长。2018年人口增长率0.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约30人,北部和东南部人口较稠密,西部和岛屿人口稀疏。城镇人口比重70%。首都塔林集中了2/5的城市人口,其他主要城市有塔尔图、纳尔瓦、科赫特拉-耶尔韦、派尔努等。爱沙尼亚语为官方语言,也使用英语和俄语。绝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和天主教。

公元前2世纪芬兰-乌戈尔人来到波罗的海,成为爱沙尼亚先民。10~11世纪爱沙尼亚东部地区并入基辅罗斯。13世纪初日耳曼人和丹麦人先后入侵,1227年起爱沙尼亚成为立窝尼亚的一部分。16世纪末被瓜分,北部属瑞典,南部属波兰-立陶宛王国,萨雷马岛属丹麦。1721年北方战争后,俄国和瑞典签订《尼什塔特和约》,爱沙尼亚并入俄国。1918年2月爱沙尼亚资产阶级政权宣告为独立国家。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爱沙尼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8月正式并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1990年3月30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共和国向独立国家过渡的文件。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完全独立。

按1992年6月28日通过的新宪法,爱沙尼亚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议会为一院制,普选产生101席议员,任期4年。它是爱沙尼亚最高立法机构,并履行选举共和国总统、授权总理组成政府内阁等职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政党众多,主要有共和国党、改革党、祖国联盟党、中间党、社会民主党、保守人民党等。司法机构分为三级:国家法院、上诉法院、地区法院,所有法官均由议会选举产生。宪法规定设立大法官职位,负责监督并仲裁议会、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爱沙尼亚奉行面向西方、回归欧洲的外交政策,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重点,同时保持与北欧各国及波罗的海三国的传统合作关系。1991年9月被接纳为联合国成员国。1999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3月加入北约,5月加入欧洲联盟。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7个国家。已与世界116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9月11日与中国建交。进入21世纪,爱沙尼亚经济发展迅速,资讯科技发达。一些芬兰公司将部分运营业务搬入爱沙尼亚,以促进经济发展。

爱沙尼亚原为苏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独立以来,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私有化,国民经济运行良好。2020年GDP总量为271.6亿欧元,人均GDP为20442欧元。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重要部门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力、电子、纺织等。其中生产乳、肉、鱼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3。油页岩和泥炭的开采、加工,为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燃料和原料,人均发电量居世界前列。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31.6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主要饲养乳牛、肉牛和猪;种植业以生产麦类谷物和马铃薯、蔬菜等为主。塔林港是波罗的海主要港口之一,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原油在此中转。与赫尔辛基和斯德哥尔摩有定期客运航班。爱沙尼亚主要旅游点有塔林、塔尔图、派尔努、萨雷马岛、希乌马岛等。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义务教育。著名高等学校有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和塔林大学(Tallinn University)。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塔林大学是由塔林市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院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该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大学。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所国际性高校。与全球多所大学有合作,是著名欧盟项目“伊拉斯谟计划[注]”(Erasmus Programme)的交换院校之一。2016年共发行1173余种各类报纸杂志,主要有《爱沙尼亚晚报》《邮差报》《爱沙尼亚快报》《爱沙尼亚日报》等。

爱沙尼亚也是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首都塔林被誉为“洗肺圣地”。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