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病原生物学 . 医学病毒学 . 双链DNA病毒 . 疱疹病毒科 . EB病毒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条目作者蔡启良

蔡启良

最后更新 2024-01-15
浏览 562
最后更新 2024-01-15
浏览 56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一种。是唯一能在人和灵长类动物B淋巴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复制的疱疹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英文名称
Epstein-Barr virus; EBV
又称
人类疱疹病毒4型
疱疹病毒科
嗜淋巴细胞病毒属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EB病毒(EBV)由英国科学家A.爱泼斯坦[注]Y.巴尔[注]于1964年首次从非洲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患儿的淋巴瘤细胞中分离鉴定。

该病毒感染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在体内,EBV可感染人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前者以潜伏感染存在,而后者则可以进行病毒增殖性复制感染。EBV感染后,含病毒基因组的人淋巴母细胞可在体外连续培养,该细胞变化过程被称为“细胞转化”或“永生化”。EBV通常不引发细胞病变效应或出现核内包涵体表征。在潜伏感染时期,EBV基因组多数情况下以一个环状、游离的附加体(episome)形式存在,很少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在EBV潜伏感染的B细胞核内,存在一组被称为EBV核抗原(EBNAs)的DNA结合蛋白。此外,在其感染细胞膜表面亦表达具有细胞转化活性、类似生长因子受体的潜伏膜蛋白(LMP)。

EBV携带者和患者是该病毒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年龄以15~30岁为多。6岁以下儿童多呈隐性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一次患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EBV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EBV相关疾病至少包括: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适、咽炎、淋巴结肿大和脾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可持续数天至几周、恢复慢。少数可引发生如喉梗阻、脑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或脾破裂等并发症。②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患者是易发人群,初始感染EBV患者病情较重新激活者要严重。常见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亦常会发生EBV相关淋巴瘤等。③伯基特淋巴瘤。多见于5~12岁儿童。是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儿童多发的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在疟疾高发的非洲赤道地区最为严重。④鼻咽癌。多呈散发性,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认为遗传或环境因素与EBV感染的共同作用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原因。

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4~5岁儿童中,EBV阳性率高达90%以上。EBV通常初始感染上皮细胞,引发疾病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单克隆和多克隆B淋巴细胞的增生,而被感染的B细胞能刺激T细胞增殖,从而形成非典型淋巴增多症。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急性期,血液中高达20%的B淋巴细胞中可检测到EBV抗原。在感染消退后,则仅剩约1%的细胞可检测到。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为宜。另由于病毒衣壳抗原(VCA)是在晚期大量表达的EBV结构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核内,常作为检测是否有成熟病毒颗粒的指标。尚无EBV特效治疗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疾病大多能自愈。

  • ANDERSSON J.An overview of Epstein-Barr virus: from discovery to future direction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Herpes,2000,7(3):76-82.
  • EPSTEIN M A, ACHONG B G, BARR Y M.Virus particles in cultured lymphoblasts from Burkitt's lymphoma.Lancet,1964,1(7335):702-703.
  • JHA H C, PEI Y, ROBERTSON E S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s linked to inf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6,7:160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