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昆仑山脉,南抵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西讫喀喇昆仑山,东达若尔盖高原东缘的岷山。包括西藏羌塘高原、那曲高原至青南高原三江源地区,基本处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
青藏高原亚寒带自然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2级单位之一,属于中国青藏高寒区,涵盖高原亚寒带地区。
- 英文名称
- the natural region of sub-frigid zone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
- 所属学科
- 中国地理
包括:①相对和缓的丘状高原。地势为西高东低,呈较为明显的梯级地势,形成起伏相对和缓的丘状高原。但区域内部也纵横分布若干高大山脉,这些山脉平均海拔均5500~6500米,喀喇昆仑山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②气候寒冷,春秋短暂,没有明显的夏天。年平均气温基本多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O℃的日数在东部若尔盖高原为170~200天,其他地区多在140~160天。日平均气温≥10℃日数则很短,低温中心主要在高原中部地区。极端最高温21~29℃,极端最低气温大多-43~-30℃,没有绝对无霜期。受青藏高压、西风急流和西南季风等大气环流系统所控制,年降水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东向西逐渐减少。③冰川与冻土广布。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羌塘高原、横断山及冈底斯山等各大山脉。是高原冻土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域,高原多年冻土稳定性不高,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与冰川、冻土相伴有各种冰缘地貌。④亚洲大江大河源头,湖泊众多。高原上河流按其归宿分外流和内流两大水系。外流水系可分为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各大水系的发源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江河源区。外流水系中有少数湖泊,多为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河源区湿地分布亦较为集中。内流水系分布主要以羌塘高原为主,内流区湖泊较多,其中95%以上为咸水湖。⑤耐寒草本及小灌木占优势的植被。本地区环境以高寒为主要特点,湿润程度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相应植被类型也变化为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植被类型主要以耐寒草本及小灌木占优势。受低温限制,土壤发育程度较差,土层较薄,表土层以下常有大量砾石。若草皮层被破坏,则较易受风蚀而沙化。西部的高寒荒漠土和高寒荒漠草原土,层薄而多砾石,在部分土壤剖面中出现石膏积聚现象。
属高原亚寒带,按照干湿分异和地貌、植被状况,将本地区划分为4个自然区。即半湿润地区的HIBl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草甸区;半干旱地区的HIC1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HIC2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干旱地区的HID1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见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广阔的草场适于放牧牦牛和绵羊,但草层相对低矮,草场载畜率低。高原腹地气候寒冷,人类放牧活动受到影响,成为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群活动的空间,已划为国家级和省区级的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区生态脆弱,抗干扰能力低,生态建设的要点是做好自然保护。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好亚洲水塔的冰川、湿地、草地系统,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加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高原特有的野生动植物种类,防止捕杀、偷猎行为。要因时、因地、因草质量确定畜群结构,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对已发生退化的草地须采用封育、退牧还草等措施,使之尽快恢复。在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沿线等地,需要监测人类开发活动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扩展阅读
- 郑度.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