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口斑岩型钼矿床于2005年被发现。截至2014年,矿床控制的钼资源量达246万吨,钼平均品位0.087%。大地构造处于兴蒙造山带,矿区出露新元古界大网子组硅质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及变质火山岩和侏罗系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英安岩、粗面岩和安山岩。区内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并广泛发育隐爆角砾岩。矿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包括中侏罗世不含矿的二长花岗岩(172.4±1.6百万年),中侏罗世含矿二长花岗岩(166百万年~162百万年),晚侏罗世成矿花岗斑岩(152百万年~147百万年)、石英斑岩(148百万年~147百万年)、细粒花岗岩(148±1.2百万年),早白垩世流纹斑岩(137±3.3百万年)、闪长玢岩(133±1.7百万年)。钼矿体呈穹隆状产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隐爆角砾岩和围岩侏罗系火山-沉积岩中。近矿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绿帘石化、硬石膏化等,并具有分带的现象,从斑岩体中心向外为钾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泥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其中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与钼矿化关系密切。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微量的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铁矿、镜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萤石、方解石、石膏等。矿石构造为细(网)脉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热液成矿期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钼矿化形成于晚侏罗世(150百万年~147百万年)。岔路口斑岩型钼矿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是在由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引起的由挤压向伸展转折的构造背景中形成的;其二认为是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俯冲的构造背景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