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地恢复期间使用低密度、有控制的放牧作为工具,是吸引养牛者参与景观生态系统管理工作的方式。例如,使用牛来控制入侵物种或造成栖息地异质性是低成本的、优于除草剂应用的替代方法。在景观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常常引入低密度放牧干扰保护野生动物及昆虫等的栖息地。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火烧可能会无意中伤害昆虫和筑巢的鸟类,而使用牛来管理草原系统却不会产生这种负面影响。此外,在恢复过程中让邻近的牧场主参与进来,是一种强有力的社区参与形式,有助于支持区域保护目标。
低密度放牧是管理植被高度和密度的有效方法,与单独割草相比,往往能创造出更多样化的植被结构。放牧还有助于防止灌丛的入侵,减少优势种的覆盖。相比较不放牧,低密度放牧下昆虫的出现频率更高,也有利于昆虫栖息地多样性,能够增加昆虫的物种数量。美国研究发现低密度放牧有助于维持大沼泽蝗虫(Stethophyma grossum)所需要的开放植被结构;且放牧与割草具有相似的位移效应,还可能通过践踏破坏该蝗虫虫卵的栖息地。因此,根据生境类型选择合适的家畜类型和载畜率是非常重要的。小马会比牛更容易创造出更均匀的草地,特别是在高放牧率下,牛可能更容易造成践踏破坏。在管理湿地保护区中,引入低密度小牛放牧,虽然延迟了洪水后蝴蝶的定居,但3年后放牧系统的蝴蝶物种丰富度高于未放牧系统。
当然,低密度放牧导致家畜在草场上游走时间多,消耗体力大,牧草采食率降低,即采食率小于草地利用率,从而导致牧草过剩,形成大量枯腐老化的牧草枯落物覆盖草场,影响了牧草的再生性及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