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划区轮牧方案时,一般依据牧草的再生性确定适宜的放牧周期,再根据家畜的采食量决定轮牧小区的数目。具体公式为:小区数=轮牧周期/放牧天数。一般情况下,小区放牧天数的变化不大,通常为4~6天,潮湿地区或雨季缩短至2~3天,干旱、半干旱地区不超过10天。放牧周期取决于牧草的再生速度,当水热条件较好时,牧草再生速度快,放牧周期较短。豆科牧草第一次再生草的生长速度比第二次快,第二次又较第三次快,由于气候条件及牧草本身贮存的营养物质所限,越往后再生速度越慢,所以各放牧周期的长短不同,通常第一个放牧周期较短,以后逐渐延长。不同类型的草地,放牧周期差异较大:荒漠草原为40~50天,典型草原为30~35天,草甸及森林草甸为25~30天,高山、亚高山草甸为35~45天,栽培草地为20天以上。也可根据牧草再生长的高度和放牧后的留茬高度确定放牧周期,一般草地高度20厘米左右就要放牧,留茬高度5~8厘米。培育草地,提高牧草的再生速度,可以缩短放牧周期。
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74950,"Name":"草业科学"},{"ID":74951,"Name":"﹝草地资源与管理﹞"},{"ID":239672,"Name":"草地畜牧业"},{"ID":240139,"Name":"放牧畜牧业"},{"ID":240834,"Name":"放牧周期"}]
. 农学 . 草业科学 . ﹝草地资源与管理﹞ . 草地畜牧业 . 放牧畜牧业 . 放牧周期放牧周期
/grazing cycle/
最后更新 2023-04-29
浏览 130次
轮牧体系中,同一放牧小区两次放牧利用的间隔时间。是划区轮牧系统中确定轮牧小区数目的主要依据。
- 英文名称
- grazing cycle
- 所属学科
- 草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