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 知觉障碍

妄想

/delusion/
条目作者蚁金瑶

蚁金瑶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或错误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英文名称
delusion
所属学科
心理学

K.T.雅斯贝尔斯K.T.雅斯贝尔斯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既无法说服,也不能以客观事实或亲身体验来纠正。德国精神科医生K.T.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精神病理学》(1913)中提出了妄想这一概念,并提出了3个相应的判断标准:①确信(持有绝对的信念)。②屡教不改(无法被他人或客观事实说服)。③内容是不客观的或虚假的(显然难以置信的,怪诞的或不正确的)。

妄想的主要形式有:①关系妄想。患者将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事物都看作和自己有关,是对他的一些暗示或影射。②迫害妄想。患者无端地坚信有人或某集团企图对他进行迫害行为。③影响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心理或生理受到外界力量的支配、干扰和操纵。④嫉妒妄想。患者捏造种种“理由”坚信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有外遇。⑤夸大妄想。患者自认为才能出众,有巨大财富,出自名门,是个伟大人物。⑥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好感。⑦罪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罪行,应受到严厉惩罚。⑧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

依据病因,可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种:①原发性妄想,又称真性妄想。指由某种尚未查明的大脑病理变化引起的异常心理活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多属此类。②继发性妄想,又称类妄想观念。指由某些心理障碍,如在错觉、幻觉或情绪、智力、意识障碍情况下继发出来的妄想。一旦引起妄想的因素消失了,这种妄想观念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关于妄想的发病机制,遗传或生物理论认为妄想患者的近亲有更大的风险表现出妄想的症状,还有理论认为妄想是由认知加工的功能失调所致。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