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置荆湖南、北路。雍熙二年(985)合为荆湖路。咸平二年(999)又分为两路。北路治江陵府(今湖北荆州),统江陵一府,安、鄂、复、鼎、澧、峡、岳、归、辰、沅、靖十一州,荆门、汉阳二军,五十六县;南渡后,嘉定(1208~1244)年间于鄂州武昌县置寿昌一军。辖境相当今荆山、大洪山以南的湖北省,洞庭湖以北、雪峰山以西的湖南省地。元至元(1264~1294)中废。此路西部多山,归(今湖北秭归)、峡(今宜昌)、辰(湖南沅陵)、沅(今芷江)、靖(今靖州)等州,均在万山之中,可耕地不多,土广人稀,故《宋史·地理志》云:“北路农作稍惰,多旷土,俗薄而质。”东部为千湖之国,水产丰富,人多以渔为生,如鄂州(今武汉)“火耕水耨,人食鱼稻。以渔猎山泽,代代为业,蠃蛤食物常足,人偷生朝夕,取给无积聚”(《太平寰宇记》),唯江陵为国南巨镇,西接巴蜀,东连三吴,为长江中游一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