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MCL的诊断首先被提出。本病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不少病例先有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以后转变为白血病,少数以肥大细胞白血病发病。世界卫生大会(WHA)把MCL归入肥大细胞增多症。
首页
[{"ID":42425,"Name":"医学"},{"ID":75405,"Name":"现代医学"},{"ID":110883,"Name":"临床医学领域"},{"ID":111185,"Name":"内科学"},{"ID":227417,"Name":"血液系统"},{"ID":227443,"Name":"白血病"},{"ID":227445,"Name":"急性髓系白血病"}]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内科学 . 血液系统 . 白血病 . 急性髓系白血病肥大细胞白血病
/mast cell leukemia/
最后更新 2023-04-22
浏览 153次
骨髓肥大细胞大于或等于骨髓血细胞总数的20%或外周血肥大细胞大于或等于血细胞总数的10%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疾病。简称MCL。又称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 英文名称
- mast cell leukemia
- 简称
- MCL
- 又称
- 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MCL是肥大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除一般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相似外,还有较特异的表现:由于肥大细胞颗粒内活性物质组胺、肝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释放,可引起一系列变态反应,如面色潮红、低血压、瘙痒或骨痛、头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浸润时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皮肤色素性荨麻疹少见。
本病需要满足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标准,肥大细胞常有显著的不典型性,胞质颗粒少,核形不规则呈单核细胞样或双叶核(幼肥大细胞),甚至可有异染性原始细胞,有些病例可有明显核仁。骨髓活检示不典型的、不成熟的肥大细胞弥漫性浸润,常为间质性浸润。骨髓肥大细胞≥20%或外周血肥大细胞≥10%且形态不典型者,诊断MCL;如肥大细胞<10%但骨髓中肥大细胞≥20%,诊为MCL变异型。
肥大细胞共表达CD9、CD33、CD45、CD68及CD117,但不表达几种粒、单核系抗原,包括CD14、CD15和CD16,也不表达多数T和B细胞相关抗原。实际上所有肥大细胞,不管成熟阶段或是何种肿瘤,都与抗类胰蛋白酶抗体反应。肿瘤性肥大细胞也同时表达CD2或CD2与CD25。
常有体细胞性KIT基因活化性点突变,多数病例在酪氨酸激酶域可检出密码子816的突变。
本病属于高度侵袭性疾病,存活期仅为数月。
扩展阅读
- WHO.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4th edition).Lyon: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