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水库周围,面积约30平方千米。共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东周、宋元时期遗址80余处,以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遗址为主,计76处。遗址面积大者达50000平方米,小者2000平方米,堆积模式基本相似。这些遗址多与古代制盐有关,是迄今渤海南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2008~2010年两次发掘,发掘面积约18000平方米,揭露了多个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完整制盐作坊单元。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盐遗迹主要有卤水井、卤水沟、沉淀池、蒸发池、储卤坑、大型盐灶等。其中,发现的商代晚期完整的制盐作坊,由卤水井、卤水沟、各类坑池、大型盐灶和储卤坑等组成。西周早期制盐作坊遗址出土的制盐工具盔形器,占出土陶器总数的95%以上,其他生活用陶器有绳纹鬲、绳纹甗、素面鬲、素面甗、簋、罐、瓮、盆、豆等。此外,宋元时期盐业遗存多为与制盐有关的井、灶、沟、灰坑等作坊遗迹,除碗等少量生活用器外,体型较大的盆、瓮等器具,也应与制盐有关。
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首次完整揭露了商周和宋元时期制盐作坊,填补了山东乃至中国海盐制盐业考古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商周和宋元时期制盐工艺流程等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可以基本复原商周乃至宋元时期的制盐工艺流程、产量和制盐季节。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鲁北沿海地区应是殷墟时期的商王朝盐业生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