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国境东南部,濒临几内亚湾。人口约234万(2018)。居民以加族、阿肯族和埃维族居多。地处阿克拉平原,背靠低缓丘陵,平均海拔65米。间歇性河流奥道河流经市区,水源依靠市西登苏河供应。地近赤道,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高达29℃,年温差和日温差均小;平均年降水量730毫米,空气湿度低。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
1482年葡萄牙人进入加纳以前为加纳人村落。16~19世纪葡萄牙、荷兰、丹麦、瑞典、英国等欧洲殖民者相继据此贩运奴隶;1650~1680年建有军事要塞和城堡。1877年成为英属黄金海岸殖民地首府。1903~1923年铁路修通,发展了西南部的采矿与可可种植业,并于1920~1930年制定城市规划,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成为加纳南部黄金、金刚石、可可销售市场和商业、海运、外贸中心,市区不断向北向东扩展。1957年加纳独立后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教中心。1970年人口达63.4万。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市东27千米特马港和市北沃尔特河工程的修建,与特马等连片形成大城市区。
工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建有炼铝、炼油、炼钢、金属加工、汽车装配、橡胶、水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榨油等各种轻重工业。其中特马炼铝厂1967年建成,1976年扩建,生产能力较大,用电由沃尔特水电站输送。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线交会点。铁路东通特马,西通塞康第-塔科拉迪,西北达库马西。公路线呈辐射状连接国内各主要城镇。市东北建有科托吉国际机场。外港特马为非洲最大人工海港,年吞吐量126.3万吨(2015)。铁路以东、以南为城市主要部分,其中基督堡、阿达布拉卡和詹姆斯敦之间滨海三角形地带为市中心区,政府各部、市议会、沃尔特河管理局和商业、贸易、金融等机构以及中央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体育馆、赛马场、独立广场等公共设施云集于此。中心商业区高层建筑林立。素以英雄城市著称,市中心区反殖民主义斗争历史遗迹随处可寻。滨海的克里斯琴博堡和詹姆士堡等保留有当地遭受殖民主义残酷统治的见证,其中前者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滨海地带阳光灿烂,景观诱人,不乏旅游度假处所。工业区设于市东部。铁路南北为文教区,设有加纳大学、加纳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艺术与科学院等机构。居住区中富裕居民区与贫民区条件差异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