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靠近地表处多为绿色,形似松球而得名。英文名称可直译为土耳其石。因其原产于波斯,经土耳其运入欧洲,因而得名。绿松石的发现和被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古玉”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约3800年)的墓葬中就有绿松石珠出土。图1 块状绿松石
呈蓝色和绿色(图1)。针、柱状晶体细小少见,常呈隐晶质块状、结核状、浸染状、细脉状集合体。抛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自色矿物,成分中铜离子的存在使其具有蓝色的基本色调,随着铁离子含量的增加使之显蓝绿、绿、浅绿、黄绿色。密度2.6~2.9克/厘米3。莫氏硬度5~6。可含黄铁矿、方解石、高岭石等矿物,其物理性质依杂质矿物纯度和孔隙度而变。风化作用可使之褪色、密度和硬度降低。高温下易失水、褪色、碎裂。色娇嫩、怕污染,应避油渍、铁锈,甚至皂水、茶水。图2 绿松石首饰在鉴定时需与硅孔雀石、染色菱镁矿、磷铝石等相似矿物区分。主要的优化处理方法有浸蜡、注胶、染色和电化学处理。绿松石的品质评价主要依据颜色、光泽、结构、块度以及优化处理种类而分。
绿松石部分用于首饰(图2)、镶嵌品和玉雕,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宝玉石品种。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绿松石玉雕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也素享盛誉。绿松石为外生淋滤、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中国是其主要产出国,以湖北郧阳区、竹山县一带和安徽马鞍山最著名。此外陕西、河南、新疆、青海等地亦有产出。国外产出国有伊朗、美国等产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