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农学 . 林业 .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 〔野生动物利用〕 . 野生动物中药材

犀角

/rhinoceros horn/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78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7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苏门答腊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黑犀(Diceros bicornis)等的角。又称犀牛角。

英文名称
rhinoceros horn
又称
犀牛角
所属学科
林业

犀角为犀牛头鼻部皮肤衍生物,由粗长毛聚合而成,切面整体近似牛角样甲质,细观可见密集的纤维状形态。大小、形状因种和年龄而异,呈弯曲圆锥形或园丘形,重者数千克,轻者数百克。产于亚洲的犀牛角称亚洲犀角,产自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牛角称非洲犀角(因从广州入关,又称广角)。

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还有3种碱性氨基酸,即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

犀角自古就是珍贵的工艺品原材料和中药材。性寒、味苦。归心、肝经。功能为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是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的重要原料。

犀牛为濒危物种。中国国务院于1993年全面禁止了犀角的商业性利用。中成药中的犀角已全部由水牛角替代。中国在云南引种非洲白犀牛人工繁育成功,刮角粉再生技术也已试验成功,为人工繁育犀牛角的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