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音乐学 . 中国音乐史与当代音乐创作 . 中国古代音乐 . 〔理论学说〕

工尺七调

/seven keys of gongche system/
条目作者黄翔鹏

黄翔鹏

最后更新 2023-02-23
浏览 234
最后更新 2023-02-23
浏览 23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传统音乐中在笛上翻七调的宫调系统。

英文名称
seven keys of gongche system
所属学科
音乐

唐、宋以前,俗字谱(乐半字谱,或称古工尺谱)一般用固定唱名法;歌舞伎音乐被戏曲音乐代替以后,近代工尺谱为适应不同角色采用同一唱腔的需要与便利,逐渐改用可动唱名法。由此,应运而生的即工尺七调。

这种民间宫调系统,重宫而不重调。七调只为表明调高(宫音位置)而设,其调式含义一般只隐藏在“煞声”(具体曲调的结音)中。

工尺七调,一般根据曲笛孔序所示各调工尺字音位的相互关系定调名,而以“正调”(正宫调)或“小工调”为基础。这种翻七调的技术,在清代康熙以前即已由来甚久。清方苞《通雅》:“以笛列七,则尺上乙五六凡工是也。”现将《通雅》所列七调调名,附以近世民间艺人所用七调调名及其相当的调域列表如下:

笛色工尺七调调域表笛色工尺七调调域表

方苞所据的明代太常笛或民间流传的曲笛,筒音音高是a1,开第1孔为b1(用一定技术可吹成b1),开第2孔为#c2(不难吹成c2),开第3孔为d2,开第4孔为e2(用一定技术可吹成e2),开第5孔为#f1(可吹成f1),开第6孔为g1(用一定技术可吹成#g1)。

调名推算方法有二:①以小工调为基础而以“工”音为关键。首先把曲笛从筒音到第6孔这7个音ab#cde#fg2唱成小工调的六五乙上尺工凡(即第3孔唱上,相当于D唱do,D调)。翻成其他各调时,以他调“工”字所对应的音为命名依据,这音在小工调里是哪个字,这调就称哪字调。例如某调的“工”(mi)对应于小工调的“六”(a1),这调(a1唱mi)就称“六字调”。②以小正宫调为基础而以“五”音为关键。首先把曲笛从筒音到第6孔这7个音abcde2 #fg2唱成正宫调的尺工凡六五乙仩(即第6孔唱仩,相当于G唱do,G调)。翻成其他各调时,以他调“五”字所对应的音为命名依据,这音在正宫调里是哪个字,这调就称作哪字调。例如某调的“五”(la)对应于正宫调的“六”(d2),这调(d2唱la)就称为“六字调”。两种推算方法,结果完全相同。

上列七调,以正宫调(G)、乙字调(A)、尺字调(C)、小工调(D)为最易吹奏的常用四调(四宫)。其余三调,则视笛上开孔位置的细微差别及吹奏技术、指法技术而异,故一般吹奏者较难掌握,所得调高往往不易准确。

戏曲音乐中使用的工尺七调,又称“笛色”。历史上,教坊笛部称笛色;用称调类,来源于“笛色谱”。清代废教坊,笛色转为曲笛各调之义。戏曲音乐所用燕乐二十八调调名,久已丧失原有宫调含义。按实际应用情况整理各宫调所配笛色,较完备的资料有华连圃《戏曲丛谭》;今据以重新整理,竖行列戏曲所用燕乐调名,横行列笛色之工尺七调调名,以○表示北曲实际用调、以●表示南曲实际用调。

工尺七调调名与燕乐调名各宫调所配笛色表工尺七调调名与燕乐调名各宫调所配笛色表

明清戏曲音乐的燕乐调名已无宫调含义,代之而起的宫调系统,则是民间的工尺七调。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