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综合领域 . 军事医学 . 军队卫生学 . 军事作业环境污染物

军队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for army/
条目作者高志贤

高志贤

最后更新 2025-03-22
浏览 234
最后更新 2025-03-22
浏览 23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平时和战时军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是研究军用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军人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防控措施,确保军队食品卫生质量安全,保障军人身体健康的学科。

英文名称
food safety for army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食品安全一直是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问题,在1975~197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了《食品法大纲》和《食品法模式》;1995年,FAO制定了《治理食品控制及质量认证立法:当局与生产者》;2005年,FAO拟定了《一个新食品法模式的食品立法指南及远景》,以指导其成员国开展食品立法,健全全球食品控制、食品安全及食品贸易监管工作。但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1986~2000年,英国牛饲料含感染朊病毒的动物骨粉,引发人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全球超200人死于vCJD,欧盟禁止英国牛肉出口10年。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大阪工厂未清洗生产线,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低脂牛奶,约1.5万人中毒,公司破产重组。2006年,美国加州农田因野猪粪便污染灌溉水源,污染了袋装菠菜,导致26州205人感染,3人死亡。2008~2009年,美国花生公司(PCA)销售受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酱,导致9人死亡,714人患病,召回超过3600种含花生制品。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促使各国逐渐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003年,日本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后续又修订《食品卫生法》,强制实施HACCP体系。2004年,欧盟通过修法,出台《食品安全法1990(修正案)条例》。美国于2011年通过《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加强企业自查和FDA监管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发展非常缓慢,侧重于工业卫生和疾病预防。1958年,中国实施了放射卫生监督等,基本形成了各级政府卫生机关领导下的分别由各级卫生防疫站承担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此阶段的食品安全政策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大都明确规定,但缺乏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1966~1976年,中国在食品卫生立法、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卫生检疫防疫方面的工作几乎全面停顿。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食品安全政策也由此迎来了快速而全面地发展,各项法规制度开始不断完善并实现与国际接轨,卫生监督工作也进入了法制化和系统化发展时期。如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门法、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82)颁布,这是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门法,也是中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中国第一个食品安全评价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1994)发布实施,结束了中国食品安全评价工作长久以来没有标准的局面,使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该法的执法主体从卫生防疫站转变为卫生行政部门,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1996年3月,卫生部为适应《食品卫生法》执法主体的转变,发布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的通知》,旨在建立以食品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为龙头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系。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该法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该项法律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并明确指出要将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

中国军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1987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专门的军队食品卫生学研究机构——全军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开展相关的军队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全军食品卫生的业务技术培训、监督监测、重大活动的保障、突发食源性疾病的处理等工作。军队改革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成立了军事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研究室,主要职能之一是从事军队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技术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研发和应用。

中国军队的食品安全不仅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要遵守军队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如中国军队陆续发布的军用食品标准(GJB),这些标准强调战备储备与日常供应的结合,使得军队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中国军队各大战区的疾病控制中心有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部队食品安全。例如,采购方面,专人负责并实行台账制度,查验检疫合格证等,杜绝“三无”等不合格食品流入;储存方面,储存点要求通风透光、无鼠虫害,食品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烹饪时,食堂设有专用加工区及清洗池,加工食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同时,加强人员管理,炊管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定期体检,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应立即离岗。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能快速处理。要求采留食物样本和呕吐物,以便确诊和救治,同时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①军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重点开展军用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估技术、食品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军队食品病原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等风险评估技术体系。②军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开发食品危害物多残留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建立食源性微生物基因分型识别、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研制相关检测试剂及重要标准物质。同时,瞄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前沿,研发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技术、产品,研究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③军队食品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平战时食品安全保障、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技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食品危害物溯源与食品溯源技术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技术研究,建立军队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监控网络体系。④军队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研究。研究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构建和完善军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主要采用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军队流行病学、军队卫生毒理学、分析化及微生物学技术,以及代谢组学、生物传感器和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新技术,结合军队食品安全的实际,研究军队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控技术和防控措施。

军队食品安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来源于军队预防医学、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与军队流行病学、军队卫生毒理学、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对军队集约化食堂的建立,将共性技术与相关政策和投入相结合,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科技示范,建立军队全程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军队实际的食品安全保障运行模式。通过这些研究,探索食品中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对其进行评价,提出保证食品质量对策和控制措施,实现军队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