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国民经济运行

泡沫经济

/bubble economy/
条目作者曹华

曹华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61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6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资产(主要指股票、债券)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发生大幅度波动,资产价格超常规上涨而出现的一种虚假繁荣,并最终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经济现象。

英文名称
bubble economy
所属学科
经济学

特点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泡沫经济分为3个阶段:泡沫的形成阶段、膨胀阶段和溃灭阶段。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泡沫经济的形成统一的认识是19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919~1920年发生在巴黎的密西西比股市泡沫,以及随后在伦敦发生的南海股市泡沫事件,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泡沫经济一定会造成某些商品的价格大起大落,但是,逆命题并不一定成立。在历史上,泡沫经济往往是由于对某种资产的过度投机和盲目乐观地追求虚拟资产的风潮造成的,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加剧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具体来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第三,不健全的金融体制。第四,不合适的经济政策。第五,噪声交易和聚堆行为。

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经济中虚拟成分的比重超过了实质经济的承载能力,经济结构出现严重扭曲。第二,泡沫经济形成以后,市场预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使资产价格已经很高,在需求极其旺盛的推动下,大多数市场主体仍然预期价格会进一步升高。第三,公众行为的非理性化致使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激增,会出现价格越高、需求越旺的非理性结果,市场均衡规律失效。

泡沫经济的形成对经济发展危害巨大。第一,损害经济长期增长。泡沫经济常常误导资源配置,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引起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引发金融危机,损害经济长期增长。第二,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因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性投机带动起来的,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其形成与发展只能使国民经济虚假增长、经济结构扭曲。第三,助长市场投机行为。投资者对股票、房地产等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非理性预期造成的价格狂飙带来了高收益,进一步对市场投机行为产生助推作用。第四,造成经济萧条。随着资产价格狂涨,必然会导致预期逆转,资产价值回归,接着就是资产价格的暴跌,致使泡沫经济破灭。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将难以为继,从而产生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与危害,最终以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而告终。

第一,出现经济泡沫并不必然导致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是指经济增长的状况中存在着泡沫,如价格泡沫、产值泡沫等。经济泡沫是泡沫经济的基础,从经济泡沫到泡沫经济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在经济泡沫短期内大量地快速积累起来时,才会形成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则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灾难性,是不正常的、畸形的经济,因而是市场经济国家应尽量避免的。第二,经济泡沫是和虚拟经济相伴随的,只要有虚拟经济必然会产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因而会导致经济泡沫的形成。第三,虚拟经济领域是泡沫经济的发源地。经济虚拟化出现了相对实物资产而独立存在的虚拟资产,虚拟资产的膨胀使资产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实物资产价值,并引导了市场关于资产升值的心理预期,使资产的市场价格出现较长时间的、较大幅度的、非稳定性的上涨,并形成泡沫经济。当虚拟经济发展到泡沫经济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引发金融危机。第四,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泡沫经济。在虚拟经济中有可能存在泡沫经济,但不能说必然存在泡沫经济,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