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的词源为梵文“upādhyāya”,即汉语的“和尚”“亲教师”。最初,堪布是一种资格,藏传出家众在通过9~15年的学习之后,即可获此称号;现在,堪布约相当于藏传佛教中对部分男性僧侣的通称,女性则为“堪嫫”(མཁན་མོ),意为佛学专家,通过特定寺院提供佛学教育的出家僧侣才可以获此称号。
在格鲁派的传统中,扎仓的住持称作堪布,在各扎仓政教两方面的权力最大,首先从扎仓公推出几名具有格西学位者,经过公开辩论,最后再由噶厦政府委派任命。主要职责是管理整个扎仓的宗教和行政事项:在宗教方面,包括在会上作回向、在法苑点名、主持背书和辩论考试、安排格西所需学习的一切内容等职责;在行政方面,负责核算扎仓的开销、处理扎仓内的公务、担任扎仓会议领导或纳钦会议首席代表等。地方政府召开重要会议时,卸任堪布也需要参加。简言之,堪布全面主持扎仓的政教管理与发展的各项工作。
堪布的任期在各寺并不相同。据中国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存《杰、麦、阿堪布传承史》,有些堪布的任期为25年、18年、17年、13年,有些只有2年。堪布以下设有拉让强佐(བླ་བྲང་ཕྱད་མཛོད)、格贵(དགེ་བསྐོས)、翁则(དབུ་མཛད)、雄雷巴(གའུང་ལས་པ)几个僧职:拉让强佐是堪布的总管,管理该扎仓行政、财务、属民和对外关系,一般是堪布的亲信,由堪布委任;格贵又称铁棒喇嘛,掌管扎仓僧众名册,并负责札仓的僧众纪律;翁则负责主持扎仓诵经功课;雄雷巴协助堪布管理僧众学习及格西考试等事务。
此外,堪布作为藏传佛教中僧官系统的职称,亦包括达赖、班禅的高级侍从等高级僧众,班禅堪布会议厅即是班禅召集随从人员决策议事的权力机构。堪布通常都需要同时具备格西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