秆高2~4米,节上光滑(图1)。叶鞘具疣毛;叶舌短小,具长1.5~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扁平,长20~50厘米,宽约2厘米,上面疏生刺毛,近基部有小疣毛(图2)。圆锥花序长10~30厘米(图3);主轴密生长柔毛;刚毛金黄色,长约2厘米(图4);小穗通常2~3簇生,披针形,长5~8毫米;第一颖长约0.5毫米;第二颖披针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先端锐尖;第一小花中性或雄性,第一外稃长约为小穗的4/5,具5~7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
喜肥沃而潮湿的土壤,生长于低海拔的河谷两岸或溪边,原产于非洲,中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进种植,现华南各省及云南各地逸为野生,分布广泛。
象草叶片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牛、马、羊、兔、鹅等畜禽均喜食,适宜刈割青饲,也可调制成干草或青贮料备用;栽培产量高,一年刈割6~8次,每公顷可产鲜草75000~150000千克,高者可达225000~450000千克;利用年限也较长,一般为3~5年,如栽培管理得当,可延长到5~6年,属于刈割型优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