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塔克尔贝格模型由德国经济学家施塔克尔贝格于1934年提出。在古诺模型和伯川德模型里,竞争厂商在市场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他们的行为是相似的。而且,他们的决策是同时的。当一个企业在做决策时,它并不知道另一个企业的决策。但事实上,在有些市场,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市场地位的不对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施塔克尔贝格模型就反映了这种不对称的竞争。
施塔克尔贝格的寡头理论提出了将寡头厂商的角色定位为“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分析范式。一般来说,在古诺模型中互为追随者的两个厂商势均力敌。而在施塔克尔贝格的寡头厂商模型中,一个是实力雄厚的领导者,一个是实力相对较弱的跟随者。
在施塔克尔贝格博弈中,领导者必须有承诺的能力。公开的先动是最明显的承诺的方式:如果领导者先动,那么领导者就不能在之后撤回自己的行动,领导者必须将行动进行到底;如果领导者是行业无可争议的垄断者,跟随者是新进入者,那么跟随者先动是可能的。另外,拥有别人没有的额外的能力也是承诺的一种手段。
施塔克尔贝格博弈的稳定结果是施塔克尔贝格均衡。领导者先决定一个策略,跟随者可以观察到这个策略,然后跟随者根据领导者的产量来决定自己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在决定自己的策略的时候,充分了解跟随者会如何行动——这意味着领导者可以知道跟随者的反应函数。因此,领导者自然会预期到自己决定的策略对跟随者的影响。正是在考虑到这种影响的情况下,领导者所决定的策略将是一个以跟随者的反应函数为约束的收益最大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