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影视学 . 中国影视(含港澳台) . 〔 事业家 〕

石方禹

/Shi Fangyu/
条目作者张兆龙

张兆龙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21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2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25-09-18~2009-01-31)

中国电影事业家。原名石美浩。

英文名称
Shi Fangyu
原名
石美浩
出生日期
1925-09-18
去世日期
2009-01-31
出生地点
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垄
去世地点
北京
祖籍
福建福州

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三宝垄,卒于北京。1946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同年,撰写《沈崇访问记》,揭露美国兵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真相,产生很大反响。1948年毕业后去香港《文汇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江日报》、英文日报《上海新闻》及《北京周报》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发表了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和平的最强音》《让青年人发言》等。1952年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创作了《天罗地网》《小足球队》等剧本。后任文学部主任、副厂长等职,扶植了《苦恼人的笑》《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喜盈门》《小街》《牧马人》等优秀剧本,为该厂提高剧本质量,扭转剧本短缺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1982年7月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任职期间注重端正电影创作的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电影风格样式的多样化,为中国新时期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结合工作实际,发表了《关于当前电影创作的几个问题》《创作自由之我见》《我对端正电影创作指导思想的认识》《迈出新的更坚实的步伐》等文章。1987年调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的临时领导小组组长,并被补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第5届副主席。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