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自然灾害地理学 . 〔自然灾害防御〕 .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 .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型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型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consilience mode; IDRGCM/
条目作者汪明刘凯
条目作者汪明

汪明

刘凯

刘凯

最后更新 2023-09-22
浏览 93
最后更新 2023-09-22
浏览 9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时,把政府、企业、事业、个人在应对灾害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凝聚力,使减轻灾害风险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最大。

英文名称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consilience mode; IDRGCM
所属学科
地理学

系统的凝聚力决定了整个系统是否能有效和有序地进行协同运作、实现防范风险的目标,其英文为Consilience。Consilience 一词最早出现于1847年W.惠威尔所著的《归纳科学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Inductive Sciences)一书中,尝试用Consilience 来阐释科学理论构建的基础:预测、解释和各领域的统一化,强调综合的过程。在1998年由爱德华·威尔逊所著的《知识大融通》(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一书中,更为清晰地用Consilience 一词解释知识的一体化。系统的凝聚力表达了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各要素、各行为主体达成共识(即凝心)和形成合力(即聚力)的能力,凝聚力的大小是针对凝心和聚力的过程而言,即该过程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凝聚力是对系统凝心和聚力能力的一种测量和表达,也是系统内在的状态属性,它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凝聚力概念中凝心指系统中各相应单元达成共识的过程,而聚力指各单元形成合力的过程,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均是针对系统综合防御风险、抵抗外在打击(渐发和突发型)而言。

凝聚力的概念模型中,政府、事业、企业和个人均为防范风险的主体,各自在自己的维度上需进行单主体的综合,然后4个主体进一步综合,作用于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制度子系统上,这些子系统进一步综合,形成合作、协作、沟通和共建这样一种凝聚后的综合系统。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型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型

凝聚力概念本质是综合,具体表现为系统协同运作的能力或协同性,凝聚力也是系统的一种内在属性,包括四个基本原理:①协同宽容原理。协同宽容的原理还体现在各子系统和响应主体对灾害风险转入和转出模式转换所需的宽容度,这样实现系统整体在防范风险上效率和效益的双重优化。协同宽容原理对应凝聚力中的凝心,它也是在系统防范风险中实现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前提。②协同约束原理。当防范风险成为系统整体的目标时,单元的行为和资源在抵御风险时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约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一些短期目标和资源需求进行必要的约束,以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协同约束原理强调约束措施的实现,而这种调整是系统达成共识的结果。所以,协同约束原理也对应凝聚力中的凝心。③协同放大原理。协同放大原理体现在各单元间通过协同机制而形成相互促进效果,从而使整体的效益得以放大,各单元间在资源配置上的协同可促进系统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使有限的资源能在多个功能实现下达成协同增强的效果,这样能放大系统整体应对灾害风险,以及从灾害事件中恢复的能力。协同放大原理对应凝聚力中的聚力。④协同分散原理。协同分散原理体现在系统设计时避免风险在各系统单元间的传递和扩散,同时形成系统单元间的协同力,对局部的风险源加以有效控制。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说,系统中可能的缺陷带来的风险被有效分散了,从而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得以提升。协同分散原理也对应凝聚力中的“聚力”。

  • WHEWELL W.The philosophy of the inductive sciences.New York:Johnson Reprint Corp,1847.
  • WILSON E O.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New York:Vintage Books USA,1999.
  • Shi Peijun,Ye Qian,Han Guoyi, et al..Living with global climate diversity: Suggestions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for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ris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2012,3(4):177-18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