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法根据分析的需要有两种指标:①绝对数指标。利用绝对数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差异。②相对数指标。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由于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数可以分为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
比较分析法存在以下比较标准。①时间标准。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对比标准,最常用的是与上年同期比较即“同比”,也可以与前一时期比较,即“环比”,此外还可以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或历史上一些关键时期进行比较。②空间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指标数据进行比较。③经验或理论标准。经验标准是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到的标准,如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理论标准则是通过已知理论经过推理得到的依据。④计划标准。计划标准即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对比。
比较分析法是相联系的多个对象比较,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以及某些技术经济指标等。比较分析按对象不同可分为单指标对比,即简单评价;多指标对比,即综合评价。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对象的可比性,可比性的原则包括内涵和外延可比、时间范围可比、计算方法可比、总体性质可比等。
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范围和对象等角度对比较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内部比较方法和外部比较方法、宏观比较方法和微观比较方法、纵向比较方法和横向比较方法、实体比较方法和形式比较方法等。比较与学科结合,在各学科中也形成了系列分支学科:从早期的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扩展到比较文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