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评价理论与方法 . 评价理论 . 多元评价原理

多元评价原理

/multiple evaluation principle/
条目作者毕功兵

毕功兵

最后更新 2024-07-30
浏览 216
最后更新 2024-07-30
浏览 21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基于方法论层次划分的一种综合评价原理。是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等特征。

英文名称
multiple evaluation principle
所属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多元”泛指不同评价主体因不同的评价目标而对评价客体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获得的数据的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评价”指根据确定的目的测度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其转换为客观数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原理”指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Alfred Binet)于21世纪初首创的智力测试卷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几种认知因素的简单相加,是天生的、静态的。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John H.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理论认为,智力是由一系列相互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的有机体,是一种多维度、多侧面的心理现象。美国心理学家H.加德纳(Howard Gardner)自1983年以来研究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的智力至少可划分为七项基本智力维度(语言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肢体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后来又加入自然智能的维度。每个人均拥有上述八项智力,但八项智力的综合运作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对个体能力的科学评价应当采用多元的方式,多元评价的理念由此而生。

多元评价原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指参与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集体。评价主体是评价活动的发起者,其主要责任在于明确评价目的、提出问题、规定总任务和总需求、确定价值判断准则、提供偏好信息。评价主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对评价活动的质量和可信赖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评价活动的全面性、客观性,评价主体的确认过程需要采用多元化方案。例如,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时采用教师自评、领导考核、学生评价、同行互评等的方式。②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客体是被评价的人或事物,通常为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现实中的人或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往往不能针对静态的单一维度特征,不同的评价主体因不同的评价目标对相同评价客体的评价内容也各有侧重或有所差异,所以客观科学的评价活动中评价内容通常是复杂的、多维化的。例如,智能评价中每个人于各项智能间均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项智能方面去评价学生智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项智能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③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是在评价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评价活动采用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即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估值。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客体特征来选择,多元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因此评价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

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客体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标准对自身评价内容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他人评价是评价客体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来收集、处理评价客体的评价内容信息并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进而对评价客体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质性评价则通常采取模糊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手段不同可采用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

多元评价原理作为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论基础,其意义在于理念上的指导与创新。多元评价原理的实现需要基于现有的评价理论体系,其中系统评价原理的研究对其有借鉴作用。多元评价原理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并覆盖范围广泛,其他领域也均有涉及,其对实际生活的评价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