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药学 . 〔农药与环境〕 . 农药环境毒理

农药环境管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pesticide/
最后更新 2023-02-11
浏览 123
最后更新 2023-02-11
浏览 12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农药使用以后对其进行科学、系统评价和管理的过程。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pesticide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

随着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技术的更新,评价的技术日趋复杂和完善,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首先要对农药进行系统的环境生物的毒性(即环境毒理或生态毒性)和环境行为测试。在此基础上,针对农药的使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必要的风险降低措施,尽可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风险,以避免因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应取得农药登记。农药研发和登记过程中,应对农药生态毒性和环境行为进行系统的测试。其中,生态毒性测试包括农药对代表性水生生物(鱼、溞、藻类)、鸟、蜜蜂、家蚕、天敌等的急性、慢性试验,环境行为测试包括降解试验(水、土、沉积物等)、吸附/解吸附、生物富集等。

农药环境风险评估遵循保护性原则,即通过选择保护性场景(现实中最糟糕的情况)来开展风险评估。按照保护目标的不同,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陆生生物、水生态系统、有益昆虫、非靶标植物、地下水等风险评估。农药风险评估程序主要包括问题阐述、危害评估(或效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等。①问题阐述。指综合考量农药的生态毒性、环境行为、使用地点、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因素,分析农药对诸多环境保护目标潜在风险发生可能、概率和程度,确定风险评估的内容、合适的方法等。②危害评估(或效应评估)。在全面评价生态毒性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种间差异、种内差异、代表性物种向整个生态系统外推等等因素,运用不确定系数,推导农药对保护目标的预测无效应浓度。③暴露评估。综合考虑剂型、施用方法和器械、作物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保护性场景(作物、气候、土壤、水文等),计算农药使用后对保护目标的暴露量或暴露浓度。④风险表征。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危害评估阶段和暴露评估阶段的结果,得出对环境保护目标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结论。

如果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风险不可接受,那么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改变农药剂型、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量、限制使用区域、设置隔离带等。如果风险降低措施仍不能有效降低风险,那么就需要考虑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直至禁用。

  • 顾晓军,张志勇,田素芬.农药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 魏启文,陶传江,宋稳成,等.农药风险评估及其现状与对策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2):38-4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