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与科技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术期刊评价对学术资源分配、研究人员激励、学术研究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
早在1934年,文献计量学家B.C.布拉德首次提出了具有评价意义的“核心期刊”的概念。美国情报学家E.加菲尔德在20世纪60年代对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了大规模统计分析,得到了大量被引用文献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少量被引用文献又高度分散在大量期刊中的结论,并创建了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相继开发出SCI、SSCI和A&HCI3个数据库,每年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CR),成为世界权威性的学术期刊评价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图书》编辑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都先后进行过核心期刊的评选工作,但只是公布了相应的入选结果,并没有进行综合排名。“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是一次综合的、科学的、大规模的学术期刊评价活动,是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史上新的里程碑。
学术期刊评价本质上是学术共同体基于自身的现实需求对学术期刊各种属性的一种比较活动。对学术期刊进行比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即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学术期刊评价的关键。学术期刊评价的判断标准源于对学术期刊本质属性和学术期刊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对学术期刊本质属性和学术期刊社会价值认识不同,其判断标准就会不同。任何学术期刊都由形式、内容和功能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形式是指学术期刊的结构特征及各部分构成要素,主要是指学术期刊的外形特征、编辑出版发行等基本形式。内容是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功能是指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效益)。
学术期刊评价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包括学术期刊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含印刷、装帧、发行等);二是学术期刊管理评价,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社管理、编辑队伍素质、期刊效率、期刊效益等;三是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其指标既包括期刊质量,也包括期刊管理、期刊社(编辑部)建设等。
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和指标直接确定核心期刊,如SCI、JCR等通过期刊被引量、影响因子等指标选定核心期刊。二是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测定核心期刊,包括四类方法:①以载文量为标准的方法,包括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和累积百分比法;②以摘引率为标准的方法,包括文摘法和引文法;③以流通量为标准的方法;④综合评价法。
国际上重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期刊引证报告(JCR)等;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CJ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