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世纪至今,意大利美术在世界艺坛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公元前后曾先后建立埃特鲁斯坎、罗马等国,拥有丰富的古典美术遗产。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然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廷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美术最发达地区,领先地位从14~17世纪历数百年而不衰。
意大利美术
- 英文名称
- Italian art
- 所属学科
- 美术学
- 代表人物
-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6~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实际上是拜占廷美术的附庸。当时以拉韦纳为中心,拜占廷风格的建筑和镶嵌画曾达到很高水平,留下了圣维塔莱教堂和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等拜占廷美术的杰作。从8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北部、中部归加洛林王朝统治,与其联合的罗马教皇势力也日渐壮大,中世纪美术开始形成。意大利从此时直到11世纪的美术基本上是加洛林美术(8~9世纪)和奥托美术(10~11世纪)的延伸。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之间,陆续产生了许多罗马式建筑的杰作,如中部的比萨大教堂及其钟楼比萨斜塔(1053~1272)、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1018年至12世纪)及洗礼堂(1059)、威尼斯圣马可教堂(重建于1063~1094)以及西西里蒙雷亚莱大教堂(1172~1189)。12世纪后期,作为欧洲中世纪美术最典型代表的哥特式美术首先在法国形成,13世纪传入意大利。从13世纪后期开始,佛罗伦萨等城市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也独立为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美术逐渐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阿普利亚雕塑家N.皮萨诺以古典风格创作了第一批向文艺复兴过渡的雕塑作品。佛罗伦萨画家奇马布埃则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
14世纪的意大利美术是文艺复兴美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初期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地区的初期文艺复兴美术中真正代表和取得成就的艺术家是乔托。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倾向,在宗教题材中表现世俗生活,使绘画从中世纪程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现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壁画(1305~1309),被认为是14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辉煌成就。
14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与雕塑也有较大发展。雕塑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主持了市政厅大厦(今称旧宫)和佛罗伦萨大教堂两大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乔托为大教堂设计了钟楼。钟楼底层的一系列浮雕,刻制者是14世纪的雕塑家A.皮萨诺,以精于写实著称。A.皮萨诺的另一代表作是佛罗伦萨洗礼堂南门青铜门浮雕(1336)。
14世纪期间,在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画派并立的还有锡耶纳画派。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是杜乔·迪·博宁塞纳。在杜乔之后名家辈出,代表画家有S.马丁尼、洛伦泽蒂兄弟等。锡耶纳市政厅(1297~1310)和锡耶纳大教堂(1284~1366,G.皮萨诺设计)也都是14世纪意大利建筑的杰作。在托斯卡纳地区的另一大城比萨,虽未形成自己的画派,却产生了14世纪著名的壁画:比萨公墓廊庑中的《死神的胜利》(约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地区之外,意大利全境则基本保持着中世纪哥特式美术的传统。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著名代表。米兰和伦巴第地区在14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批精于写实的书籍插图艺术家,如乔瓦尼诺·德格拉西。
15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一般称为早期文艺复兴美术。15世纪初年,佛罗伦萨首先在建筑和雕塑方面形成新美术的高潮。建筑家F.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筑的开朗和谐,抛弃哥特式宗教建筑的奇幻神秘。他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修建工程,完成了工程大圆顶的设计与建造(1420~1436),并建造了佛罗伦萨育婴堂(1419~1426)和圣克罗切教堂的帕齐礼拜堂(1430~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和发明透视画法的艺术家,把有关知识教给了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等人。多纳太罗不仅运用透视于浮雕,还学习古典艺术的写实手法,创作出一系列堪与古典杰作媲美的青铜和大理石雕像。马萨乔首次成功地把透视和人体结构的科学技法用于绘画创作。
在15世纪中期和后期,佛罗伦萨艺坛群星灿烂。建筑方面有L.B.阿尔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为浓厚;他的名著《绘画论》(1435)、《建筑论》(1452)在奠定新美术理论方面功绩卓著。建筑家米凯洛佐建造的美第奇宫(1444~1459),树立了文艺复兴宫室建筑的范例。雕塑方面有L.吉贝尔蒂,穷毕生之力继皮萨诺之后刻制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铜大门,尤以后一座东门技艺最精,有“天堂之门”的美誉。罗比亚家族 则石雕陶塑兼精。15世纪佛罗伦萨的绘画,继马萨乔之后,陆续出现了F.安杰利科、P.乌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奥、A.波拉尤奥洛、A.del韦罗基奥、S.博蒂切利、D.吉兰达约等名家。他们都继承并发扬了马萨乔倡导的写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的透视表现和人物的坚实造型,并善于运用线条,但在风格上则各有特色。
在佛罗伦萨影响下,中部也出现了艺术繁荣。雕塑家有J.della奎尔恰、画家有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L.西尼奥雷利、梅洛佐·达福尔利等。翁布里亚画派的代表画家有佩鲁吉诺、平托里乔。佛罗伦萨的影响使北部意大利也产生了新美术大师,著名代表如A.曼泰尼亚和威尼斯画派的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与佛罗伦萨大师相当。威尼斯画派的形成是15世纪北部艺坛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合当时威尼斯这个国际商业中心与东方联系密切的特点,作画特别重视色彩,与佛罗伦萨画派特别重视线条有别,到16世纪即发展为意大利最重要的画派。此外,在北部还形成了费拉拉画派,代表有C.图拉、F.del科萨等。
15世纪时,罗马作为教皇驻地,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并请佛罗伦萨和各地大师前往作画。先后到罗马工作的有阿尔贝蒂、安杰利科、博蒂切利、佩鲁吉诺、梅洛佐·达福尔利、平托里乔等,逐渐使罗马成为新的美术中心。南部首府那不勒斯的城堡,于1452~1466年兴建仿古典凯旋门式的大门,上下数层雕饰精美,是当地文艺复兴建筑代表作。由于那不勒斯王室与西班牙、尼德兰关系密切,尼德兰油画技法首先传至其地,并由南部著名画家安东内洛·达梅西纳介绍给威尼斯画派,使其运用色彩的技巧有极大提高。
16世纪是意大利美术繁荣的顶点,又称盛期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的艺术创作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对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较前人更为深刻和丰富。达·芬奇的特点是熔艺术与科学于一炉。米开朗琪罗在雕塑、绘画和建筑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范作品,拉斐尔则以秀美典雅的风格著称。16世纪的建筑大师D.布拉曼特和A.帕拉第奥是西方当时建筑中古典风格的主要代表。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主持过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新建工程(1506~1514)和罗马蒙多里奥圣彼得教堂的小庙(1502~1514)。帕拉第奥则在丰富的建筑实践之外,还写有《建筑四书》(1570)这部重要的理论著作,日后数百年间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学派的基本教科书。他的代表作有维琴察巴西利卡大厅(1549)、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圆厅别墅(1551~1554)等。绘画方面的古典风格大师则有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A.del萨尔托、中部的科雷乔等,能和达·芬奇等并驾齐驱的有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和乔尔乔涅。提香的创作生涯在所有文艺复兴大师中最为漫长,成果也最丰富。乔尔乔涅则是奠定威尼斯绘画盛期风格的先驱。威尼斯画派还有丁托列托和P.韦罗内塞,前者的宏伟构思和后者的富丽豪华,也从新的角度丰富了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
16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也出现了样式主义(又称风格主义、矫饰主义)。样式主义的代表者有J.da蓬托尔莫、F.罗索、朱利奥·罗马诺、帕尔米贾尼诺、I.布龙齐诺、G.瓦萨里和詹博洛尼亚等。样式主义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和巴罗克风格的萌芽。
17世纪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故有巴洛克时代之称。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地位。一般认为,意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3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初期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艺术风格之称。巴洛克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绘画、雕塑的发展往往与之配合。早期巴洛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有C.马代尔诺,在北部有F.M.里基诺。马代尔诺还继米开朗琪罗和G.della波尔塔等人之后主持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续建工程,后来,巴洛克大师G.L.贝尼尼又长期为教堂内部进行装修。
早期巴罗克绘画的特色在卡拉瓦乔和A.卡拉奇的弟子和追随者中逐渐形成。卡拉奇兄弟在博洛尼亚开设的艺术学院培养了一代意大利画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圭尔奇诺、多梅尼基诺等,都能在继承古典主义衣钵的基础上,逐渐发挥巴罗克的风格特色,作品光色明丽、动态强烈,并巧用透视画法,情景逼真,遂形成博洛尼亚画派。A.卡拉奇的最大杰作是罗马法尔内塞宫画廊天顶壁画,他的弟子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进而奠定了这种巧用透视法的壁画在巴罗克绘画中的统治地位。卡拉瓦乔的追随者有博尔詹尼、萨拉切尼和O.真蒂莱斯基等人,后者的女儿A.真蒂莱斯基也是卓有成就的女画家。他们主要继承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强烈对比的技法,与热情奔放的人物造型相配合,从而形成巴罗克绘画的特色。
盛期巴洛克的杰出代表是雕塑家兼建筑家贝尼尼、建筑家F.博罗米尼和画家兼建筑家彼得罗·达·科尔托纳。贝尼尼的雕塑技艺最为精到,他的作品生动飘逸,尤善于表现激动的情感和炽热的意境,一生创作丰富,许多作品都被认为是巴洛克雕塑最有代表性的名作。贝尼尼的建筑除完成圣彼得教堂工程之外,还有一些规模虽小但设计极佳的教堂,有富于巴洛克特色的曲线体形和椭圆形的圆顶,装饰与光暗处理也变化多端。博罗米尼的作品则标志着巴洛克建筑变化莫测的顶峰,代表作有罗马的圣伊沃教堂(1642~1650)、四泉圣卡尔洛教堂(1639~1641)。彼得罗·达·科尔托纳的绘画杰作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1633~1639),进一步发展了巴洛克天顶壁画的传统,让各色人物从云际空间直接穿插于建筑透视背景之中,有目眩神移之效;另一杰作佛罗伦萨皮蒂宫的壁画与装饰则包括众多的绘画、雕塑与建筑装修综合体,为日后流行欧洲各地的同类作品树立了楷模。
盛期巴洛克美术的大师,建筑方面还有罗马的C.拉伊纳尔迪、小M.伦基和C.丰塔纳,威尼斯的B.隆盖纳和都灵的G.瓜里尼,他们以许多华丽秀美的教堂、宫殿、广场和喷泉装饰了罗马和其他城市。绘画方面的盛期和后期大师则有B.斯特罗齐、S.罗萨、L.焦尔达诺、A.波佐等,尤以波佐的天顶壁画最为杰出。波佐的追随者中包括日后来中国清廷工作终身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遂使巴洛克美术在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建筑上见其回响。18世纪的后期巴洛克美术,一方面经过16~17世纪的艺术繁荣后,已积累了相当丰富并包含多种对立风格的艺术遗产;另一方面则受法国美术的影响。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古典主义以及18世纪初的法国罗可可艺术风格与意大利本土的各种流派相结合,使18世纪的巴洛克美术和前一时期有所区别。在建筑方面,具有古典色彩的后期巴洛克大师是F.尤瓦拉,他的杰作是都灵苏佩加教堂(1716~1731)。具有同样倾向的罗马建筑杰作还有拉泰拉诺的圣乔瓦尼教堂门面(1733~1736)、特雷维喷泉和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宫(1752~1714)。具有罗可可风格的建筑家有北部的B.A.维托内,南部的罗可可代表作则是那不勒斯波尔蒂奇宫的瓷器大厅(1754~1759),全以仿效中国风格的瓷制部件装饰墙面和屋顶。
在绘画方面,除了继承17世纪传统的巴洛克天顶壁画继续流行外,大多数有成就的艺术家或加强了写实倾向,注重表现日常生活,如G.M.克雷斯皮、P.隆吉等;或具有较浓厚的罗可可风格,这一类画家除热那亚的A.马尼亚斯科而外,多集中于威尼斯,集大成者是G.B.提埃波罗,他的油画、版画和壁画都充分体现罗可可风格的特色。威尼斯绘画中还特别发展了城市风光画,画家有卡纳莱托和F.瓜尔迪。
18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艺术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较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P.G.巴托尼与A.R.门斯齐名,善作肖像。成熟阶段的大师则有雕塑家A.卡诺瓦,作品端庄秀雅,是新古典主义雕塑的典型代表。
继新古典主义之后,19世纪的意大利艺术也像法国一样,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的演变。浪漫主义美术在意大利的回响体现在画家A.丰塔内西的风景画中。在19世纪后半期,多数杰出的意大利画家则兼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倾向,尤以集中于佛罗伦萨的一批被称为马基亚伊奥利画派(又称斑点派)的艺术家最为显著,其中有G.法托里、T.西尼奥里尼、G.阿巴蒂等人,成就最大的则是活动于阿尔卑斯山区的G.塞甘蒂尼。他善于表现山区景色与农村风情,虽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意境却比较深远温厚,作品充满诗意。19世纪后半期的建筑、雕塑活动中,比较突出的则是适应民族统一而出现的建筑热潮。结果在罗马和其他大城市出现了融合意大利传统艺术遗产的纪念性建筑与雕塑,其中著名代表有罗马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1884~1911)和司法宫(1888~1910),它们都有熔古典和巴洛克传统于一炉的气概。
20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也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兴起了现代主义运动,主要有未来主义和形而上画派。1909年,以诗人F.马里内蒂为首,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画家U.博乔尼、C.卡拉、L.鲁索洛、G.巴拉、G.塞韦里尼成为未来派的中坚。1909~1914年,未来派一共举办了4次画展,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G.de基里科为首的形而上画派兴起,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先声。前未来派画家C.卡拉、博洛尼亚画家G.莫兰迪也参与了形而上画派。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画派崛起。这原来是米兰一个画家团体,以A.富尼和P.马鲁西格为代表,意在复兴古典的绘画主题和传统技巧。30年代,意大利当局鼓励民族沙文主义,20世纪画派的新古典主义与此吻合。1930~1935年间,希皮奥内和K.马法伊创立的罗马画派,致力用直接描绘和抒发感情的新浪漫艺术去取代新古典主义。在反法西斯主义运动中,R.古图索和R.比罗利的速写集,反映了人民的斗争和胜利。古图索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画出了意大利工农民众在迫害和饥饿面前的尊严。
19世纪末,意大利印象主义雕塑家M.罗索的艺术风格曾经给未来主义画家博乔尼以启示,后者转向雕塑创作之后,着力于雕塑的运动和气氛。他与画家A.莫迪利亚尼的雕塑作品被列入20世纪初意大利的杰作。意大利雕塑家M.马里尼和G.曼佐,在欧洲现代雕塑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马里尼的代表作《马与骑手》(1947,青铜)概括洗练。曼佐作品本质上沿袭传统的古典法则。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八人画派”的抽象艺术与追求纯形式的“具体艺术”并行发展。卢西奥·丰塔纳与阿尔贝托·布里的抽象艺术作品尤有特色。60年代意大利受美国波普艺术影响,也开始流行波普艺术与装置艺术。70年代意大利兴起与极少艺术、观念艺术、偶发艺术相关的“贫困艺术”,同时复归古典的“高雅绘画”和超级写实主义也持续升温。80年代意大利艺术批评家A.B.奥利瓦发起“超前卫”运动,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同属于后现代艺术流派。超前卫艺术的代表有C.基亚、F.克莱门特、E.库奇、M.帕拉迪诺等人。创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在20世纪后半叶声誉日隆,现已成为当代国际前卫艺术重要的展览。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