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自然灾害地理学 . 〔自然灾害分类〕 . 海洋灾害 . 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灾害

/storm surge disaster/
条目作者许映军

许映军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41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4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潮。

英文名称
storm surge disaster
又称
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潮
所属学科
地理学

风暴潮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造成巨大破坏。

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千米至上千千米,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千米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风暴潮引起的海水水位升高一般为1~3米,最大达7米左右。

风暴潮分类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之特征来分类,通常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风暴(如台风、飓风等)所引起的热带风暴潮(或称台风风暴潮,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另外,在中国北方的渤海、黄海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风暴潮。

根据增水高度强弱不同分为四个等级:①风暴增水,增水值小于1米。②弱风暴潮,增水值1~2米。③强风暴潮,增水值2~3米。④特强风暴潮,增水值3米以上。

风暴潮是破坏作用特别强烈的海洋灾害,若与天文大潮同时发生,二者叠加,往往挟狂风恶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海岸或溯江河而上,使滨海地区潮水暴涨,甚至冲毁或漫过海堤、江堤,吞噬城镇、村庄、码头、工厂,淹没耕地,造成特别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时风暴潮还引起崩塌、滑坡,进一步加剧灾害的破坏损失程度。中国风暴潮灾害分布广泛,几乎遍及整个沿海地区;但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包括渤海湾至莱州湾沿海、长江口和杭州湾、浙江中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广西沿海地区。

包括:①加强风暴潮预警报技术研究,合理布局中国沿海验潮站,实现资料共享,完善风暴潮的观测系统。②开展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③中国沿海海岸线长,各地海堤的防御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加强海堤的建设,对海堤和水闸等设施进行定期巡查维护,薄弱和危险地区及时加固除险。④红树林、珊瑚礁等均可有效的抵御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应有效地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⑤广泛地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强风暴潮知识有利于防御风暴潮灾害。⑥防范风暴潮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做好防御抢险工作,检查沿海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