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产品供给测度的不仅是草业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而且也反映了草业生产者在特定市场价格条件下草产品的供给意愿。草产品供给反映的是草业生产者对于草业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价格和外界条件下的供给的集合,而草业供给量是草业产品在某一确定价格之下草业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草产品的数量。如果以图形表示草产品供给与市场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便可称为草产品供给曲线。
草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不等于草产品的生产量,因为草产品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
从技术角度讲,草产品供给一般会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草产品生产田间布局、草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种植技术、收获技术、储藏技术等)和草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田间管理不到位、刈割时间不准、晾晒时间过长都会降低草产品产量,同时,柔嫩部分的脱落会使牧草品质明显下降。除了技术因素外,影响草产品供给的因素还包括草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草业生产要素的变动、政府相关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以及草业生产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此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会影响草产品的供应。
在中国,草产品供给受到资源、环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还较为落后,饲草供应以粗饲草料为主,所生产的大部分豆科牧草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18年,中国苜蓿总产量约350万吨,进口140万吨,占比超过30%。虽然青贮苜蓿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但在中国正在艰难起步、探索推广。玉米青贮是牧草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