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继周于1988年提出。利用效价是草地生态系统效益评价体系的综合指标,利用效价=保持年限(生态效益)×周转系数×净收益(元/年)。式中,保持年限为在某一利用方式下,生产条件(主要是生态条件)可以保持的年限,最长的永续利用的“风景”资源估计为100年,一般不再大于这一界限;周转系数主要反映的是利用频率和保持年限的关系,常年使用、利用频率高时,周转系数为1,每年利用1次,周转系数为0.1,利用2次则为0.2,以此类推;净收益为年均净收入,特指经济效益。
草业系统效价评定是针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4个生产层做出的评价。在生态系统中,同一生产层包含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各生产层及其利用方式有一定的顺序,这一顺序具有不可逆性。
前植物生产层的评定。评定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城市绿地等自然资源或景观进行整体评价。
植物生产层的评定。评价项目主要有净初级生产力、牧草蛋白质、牧草消化性、牧草适口性、季节平衡性、年度平衡性、草地耐用性等。
动物生产层的评定。动物生产层的生产者是家畜,其评价围绕家畜和畜群本身的生产特性及生产效率进行,包括对畜种组合、种群结构、繁殖成活率、周转率等的单项评价,以及对畜产品单位的总体评价。
后生物生产层的评定。主要的评价项目有技术方案、产品加工增值量、投入产出率或投入产出纯增量、投资回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