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糊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和颗粒解体阶段。未受损伤的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地吸收水和轻微溶胀。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子振动剧烈,造成氢键断裂;断裂的氢键与较多的水分子结合,进而造成淀粉链的进一步分离,增加了结构的无序性,减少了结晶区域,使溶液呈糊状。
淀粉发生糊化时所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糊化温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温度范围。淀粉粒开始溶胀时的温度,称为糊化开始温度。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称为糊化终了温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尽相同,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
糊化后的淀粉,在黏度、强度、韧性等方面更加适口,也易被淀粉酶水解,因此糊化淀粉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同时有利于制出良好质量的颗粒饲料。饲料中的淀粉糊化度也是衡量饲料湿热加工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水产饲料加工中,有时会使用糊化淀粉(α化淀粉)作为黏合剂来提高颗粒饲料的耐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