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可导致人眼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或可恢复的视觉功能干扰;激光武器还可导致皮肤烧伤和剧烈的疼痛。预防激光武器损伤应该尽可能避免眼和皮肤直接受到激光照射,在可能存在激光危害的环境中应佩戴防护眼镜并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设置激光危害警示标识。激光武器医学防护主要包括物理防护、眼损伤检查、激光角膜损伤治疗、激光视网膜损伤治疗、激光皮肤损伤治疗等。
激光武器医学防护
针对激光对人体的危害所采取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措施。
- 英文名称
- med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aser weapons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通过告警或对激光进行衰减,防止激光危害人身安全。①激光告警装置。探测到激光武器攻击信息后,发出告警信息,提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②激光防护镜。选择性吸收或反射激光,使通过防护镜后到达人眼的激光能量严重衰减。常用的激光防护镜有吸收型、反射型、复合型、全息型、微爆型、光化学反应型、变色微晶型等类型,最常用的是吸收型、反射型。防护镜只能针对特定波长激光,必须根据激光波长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防护镜。
眼受到激光武器辐照后,应进行远/近视力检查、阿姆斯勒方格表检查、瞳孔检查、立体视觉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光学相干扫描成像分析(OCT)等。
原则是促进角膜组织修复,防止新生血管形成。主要治疗药物:①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bFGF)。可促进激光损伤角膜修复,但有加速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加重角膜瘢痕形成等副作用。②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与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KGF-1)细胞因子。均能促进角膜修复而不会诱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KGF-2在促进创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等方面优于KGF-1,使得KGF-2更适合于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
原则是快速干预,防止继发性损伤并促进修复。主要治疗药物:①激素类。甲基强的松龙(MP)等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激光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治疗和防护作用。其机制是直接扩张血管、改变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抑制前列腺素对血管的作用和阻止内皮脂质过氧化作用,发挥抗炎及稳定细胞膜作用。②神经保护剂。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地佐环平(MK-801)可减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反应,改善视网膜的损害;同时,还具有神经保护的辅助作用和抗增殖的作用。③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具有刺激血管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加速创伤愈合及加速视功能的恢复等功能。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④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能有效阻止视网膜脂质氧化酶的增加,缓解光照致视网膜结构的损伤。上述各种类型药物中,除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外,都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很少实际使用。
原则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瘢痕形成。主要治疗方法有:①中药制剂治疗。复方二黄油中药制剂疗效显著,红花、当归属活血祛瘀药,能活血止痛,祛瘀通络;紫草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抑菌作用;大黄对烧伤烫伤,化脓性皮肤病起到破积滞,行瘀血抗菌作用。②西药综合治疗。使用广谱类抗生素,可以抗炎、减轻病理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同时,应用氟派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对损伤处进行干疗法和湿疗法,干燥创面,加快结痂速度,加速创面的愈合。③药膏治疗。烧伤药膏多是一种框架软膏型药剂,含有多糖、脂肪、蛋白质及活血化瘀成分,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营养,从而加快组织修复,并为创面提供近似生理环境。④生物制剂治疗。贝复舒(bFGF)可以减轻激光皮肤损伤的炎性反应,缩短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提高修复质量和治疗效果。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皮肤损伤及黏膜炎症修复也有促进愈合作用。
扩展阅读
- 高光煌,陈迹.激光辐射伤医学防护.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
- 何报,林小萍,梁家琛.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治疗进展.医学文选,2005,24(2):276-277.
- 钱焕文,单清,任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激光视网膜损伤的实验研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9,25(6):323-328.
- 袁海虹,周薇,荣征星.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6):639-644.
- 周浩,周韵秋,奚寿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视网膜激光损伤愈合的促进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