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金属锡是白锡(β-锡),当温度低于13.2℃时,白锡缓慢地转变为同素异形体灰锡(α-锡),当温度低于-30℃时,转变速度达到最大。灰锡最先以分散的小斑点出现在白锡表面,逐渐扩大,布满整个表面,白锡最后全部转变为灰锡。这种现象具有传染性,白锡若沾上灰锡,即使不是在低温下,白锡也会像被染上了瘟疫一样,最终全部转化成灰锡。当β-锡(密度7.298克/厘米3)转变为α-锡(密度5.846克/厘米3)时,体积增大约20%,便崩碎成粉末。锡中所含的少量铝、铜、镁、锰、锌等杂质,可加速这一转变;而所含的铋、铅、锑、银、金等杂质可使转变减慢,含量增到一定量时,甚至可抑制转变的发生。为避免锡疫发生,锡在储运过程中的温度不能太低,寒冷地区不能用锡质容器或锡焊容器。粉末状的灰锡加温熔化后成为白锡,熔化过程锡的氧化损失大,熔化时可加入松香、氯化铵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