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被应用于建筑行业,以降低能源成本。2007年,维也纳气候变化会议(Vienna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的报告中指出,能效管理可以低成本实现真正的温室气体减排,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2011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者K.邦泽[注]阐述了能效管理的三个方面:①经济方面。包括能源成本、技术投入、研发成本和资源生产率。②社会方面。包括利益相关方管理、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形象、消费者意识、雇员参与、供方和买方合作。③环境方面。包括能源和资源消耗、节能、参与排放交易计划、碳排放、能源存储量。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提供了能效和节能的计算方法(ISO 17742和ISO 17743)。
对于能效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和障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者K.-H.李[注]在2015年以韩国的钢铁行业为例的研究表明,经济因素(能源价格上涨、能效投资的有利贷款)和组织因素(高层承诺、企业声誉、业主需求)严重影响能效投资。相比之下,作为能效投资的主要障碍,市场因素以及组织/个人因素阻碍了能效实践,这些因素包括技术风险、资本预算、能源经理缺乏影响力、识别和分析能源管理和效率业务机会的成本。虽然经济因素是促使工业能效管理的主要驱动力,然而社会和环境因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智能家居(smart home)的逐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