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农业逐渐兴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和北京。都市农业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其生产职能,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了生态效应与社会效益。20世纪末,全国都市休闲农业实践也蓬勃开展,并以上海、北京、武汉、成都、深圳等大都市圈的发展为代表,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都市农业模式。比如北京以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为指导的观光体验型、科普示范型、文化创意型模式;上海以高科技现代农业为引领的设施农业生产型、集约科技型、产业化基地型及观光休闲型模式;成都以“休闲之都”品牌为引领的“五朵金花”都市观光型农业样板模式;深圳市以市内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市外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为特征的都市农业模式等。
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中国城市中建设的突出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以现代科技为基础,通过引进先进的工厂化设施,主要生产“菜篮子”产品、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集生产、科研、推广、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区域。
- 英文名称
- urban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park
- 所属学科
- 农林经济管理
随着2004年底深圳全面实现农村城市化,成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建制的城市,其都市农业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都市农业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其实际情况,深圳提出了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结合深圳特殊都市农业与一般都市农业的建设情况,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具有5大功能:农产品安全保障功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功能;外向型功能;观光、休闲、教育功能;城市生态屏障功能。
四川天府粮仓是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实践。该项目位于成都籍田街道西南部,覆盖清华村、粮丰村、西安村等5个村。截至2021年,项目核心区内已形成3500亩优质粮油种植示范区。该项目以成都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市场经营主体,从育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耕作方式,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打造集粮油产业、美丽新村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在规划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时,须找准功能定位,结合城市定位和自身农业条件,重点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须灵活配置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努力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凝聚力提升和协调发展;须做到各方共同参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全过程,使“绿水青山”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建立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如能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基础上,合理利用政策和技术优势,将实现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并产生多重效益。一方面,可以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扩展阅读
- 万忠,杨谨,曹阳,等.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模式与保障.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6):73-76.
- 周颖,郭淑敏,甘寿文,等.豫西卢氏县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农学学报,2016,6(1):122-128.